盐城,9月18日,中新网 (于从文
谷华)18日,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高晓燕在江苏盐城举行的日本侵华暴行与中日关系学术研讨会上披露了伪满时期日本殖民当局对东北农民的肆意经济掠夺。
据高晓燕介绍,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东北,制造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后,实行经济统制政策,使东北在经济上完全附庸和殖民地化。日伪统治者农民的掠夺分为三部分:一是肆意掠夺土地,从1936年开始实施“地籍分类计划”,以各种名义强行占领土地。此外,实施“归屯并户”,使土地荒芜,达到强制占领的目的。@ 加强对农产品的统一,开始只对大豆等几种商品进行统一,然后发展到几乎所有的粮食作物,最后实施“粮食负荷”压榨农民。
[img]816105[/img]
1937年,伪国务总理张景辉和日寇驻伪满关东军司令官兼大使植田谦吉在伪满初春签署了“满拓公社协议”。随后,伪满产业部成立了“开发总局”,专门从事日寇向伪满移民事务。日本移民政策制定后,根据日本政府的规定,每户日本移民应占用10公顷耕地,同时应占用10公顷耕地作为牧场或其他用地。伪满政府负责为日本移民准备土地。截至1942年底,伪满洲国为移民准备了2650万公顷的开拓土地,其中1300万公顷是牧场、森林或其他公共土地。失去土地的农民被称为“内国开拓者”,截至1945年1月,被迫迁移的“内国开拓者”有4.4万多户和20多万人。
高晓燕说,日本帝国主义制定了一系列强制措施,以掠夺更多粮食,收购农产品。自1940年以来,伪满政府禁止私人交易农产品,禁止私人储存粮食。违反者是经济犯罪者,应当受到严厉处罚。随着侵略战争的扩大,需要大量的粮食供应前线。根据规定,南满每一块土地的荷载从二石到二石二,北满两石五到三石。为了从农民那里搜索更多的粮食,日伪统治者不仅要求农民按照规定完成出荷任务,还巧妙地设置了报恩粮、支持圣战粮、支持天皇粮、协和粮等名称。如果农民收成不好,交不上粮,就会被拘留或毒打。
[img]816106[/img]
高晓燕表示,根据关东军宪兵队1943年3月8日的警察报告,1943年初,三江省勃利县三合村有14名农民100人,因生活尴尬逃往其他国家。同年5月,奉天省新民县后营子村的妇女、老年人和年轻人切断了食物,都成了乞丐。同年10月,营口市共有268户1989人,民间食品不足,迁往其他国家。
“在日伪统治下,东北农民遭受了最大的痛苦。他们要么被固定在土地上的残酷经济剥夺,要么失去了生存的土地,变成了漂流的“浮浪”,生活根本无法保证。”高晓燕说,农业生产的主体受到了破坏。虽然东北地区的耕地面积增加了,但农业总产量并没有相应增长。
学者们谈论伪满统治掠夺农民:占领土地2650万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