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古代著名的书法家,颜真卿一定是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然而,史书很少记载他的后代。昨天,《中国商报》记者获悉,颜真卿的孙子颜潺墓志收藏在西安碑林博物馆,也纠正了“颜潺被安禄山叛军后裔杀害”的谬误。
墓志:颜潺当官源于门荫制度
据碑林博物馆专家介绍,严真卿以忠臣烈士、道德君子的人格风格和开创性的“面子”楷书,成为后世书法与人格完美结合的典范,在政治文化上享有很高的声誉。然而,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的后代记录却很少。他的孙子颜的墓志是2012年收藏的。专家最近发布了研究成果,证实了颜的后代。
《颜潺墓志》志石高宽34厘米,四面装饰十二生肖图案。志文21行,满行24字,楷书,无界格,出土地未知。据墓志记载,他的祖父颜真卿是皇帝的王子和太师,并赠送了司徒。他的父亲是颜硕,他在皇帝的宫殿里为皇室服务。
[img]816572[/img]
门荫是古代皇室、国戚、功臣、五品以上高级官员子弟以父祖官位入仕的制度。为了表彰颜真卿的忠诚和正直,以牺牲国家为代价,他的子孙受到唐朝以赦免和门荫的方式超出官方秩序的特殊青睐。颜潺的墓志明确记载:“国家制度:如果他有赦免和下者,他必须首先奖励德国烈士的子孙后代,并由俾天官授予官员。君以释褐为汝州叶县尉。更清楚地说明了颜潺恩赦授官的出身。
纠正史:族谱所记颜的死因是误传
至于颜潺的死因,据清代兰山《颜氏族谱》记载,颜硕长子颜潺担任陕西韩城令,被安禄山叛军后裔伤害,葬于同州(今陕西大理)。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颜潺墓志》明确记载,颜潺“以病终”,说明颜潺在担任韩城令时病逝。“颜潺被安禄山叛军后裔杀害”确实是误传。
根据志文的风格,专家推断颜潺的墓志应是姐夫于汝锡写的。于汝锡在《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有记载,唐代诗人王建有《同汝锡赏白牡丹》、《同汝锡游降圣观》、《同汝锡小雪见寄》等诗。于汝锡在写妻颜宪和妻兄颜潺墓志时,摒弃了墓志中常见的溢美虚夸之词,而是抱着“过如不足”、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知乃知,不知不能毕说也”,用平实而深情的笔触书写,实属罕见。
多知道点
唐代著名政治家、书法家颜真卿(709-784年)。他四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当时被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到平原郡(今山东)任太守,人称颜平原。天宝14年(755年),安禄山发动叛乱。颜真卿联系了他的兄弟颜高卿,开始抵抗。相应地,附近的17个县公开推动颜真卿为盟主,合兵20万,使安禄山不敢急攻潼关,赢得了唐军主力反击叛军的时间,挽救了李唐王朝。颜真卿因在平原县守任上毅然抗贼,被朝廷重用,历任官部尚书、刑部尚书等重要职务,封鲁郡开国公,世称“颜鲁公”。后来被宰相陷害,被吊死。颜真卿创立了“颜体”楷书,与赵孟复、刘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
颜真卿孙子颜潺墓志出现 族谱记忆颜汩死因误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