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一位悲剧人物,东汉少帝刘辩。他是东汉历史上第一个被废墟的皇帝。他在位仅五个月,英年早逝,去世时只有15岁。当他在位时,东汉政权早已名存实亡。刘辩(公元176-公元190年),汉灵帝刘宏死后,年仅15岁的刘辩登基为王。换句话说,汉灵帝原本属意的人不是刘辩,而是陈留王刘协。刘红曾在群臣请求立王子时,对刘辩的评价是“刘辩的行为轻浮”。没有帝王应有的威仪,就不能当人主。但汉灵帝去世时,并没有立太子,只是在临死前将王子刘协托付给最值得信赖的宦官简硕。灵帝死后,简硕想立刘协为帝,最后被刘辩的母叔何进杀害,公元189年5月15日,王子刘辩继位,是汉少帝。幼主即位后,朝政大权掌握在母亲何太后和母亲何进手中。
杀死简硕后,何进想一举歼灭所有宦官,于是召集并州牧东卓带兵进京帮助他,并要求何太后同意杀死宦官,何太后不同意。以何进为首的外戚与宦官之间的战斗发生在皇宫内,刘辩母子不得不出宫避难。董卓带领部队进入北京。从远处看到宫城起火,他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他立即赶到北京西部。听说少帝要回宫,他和大臣们一起去见他。看到董卓率领的大部队,刘辩吓得哽咽了。然后董卓上前和刘辩交流,刘辩吓得说话吞吞吐吐,而陈留王则如流回答,暗暗有了立刘协为帝的念头。
回宫后,董卓权倾朝野,迫使何太后在崇德殿前写下废帝诏书。公元189年9月28日,汉少帝刘辩被废为弘农王,刘协登基为汉献帝。董卓废少立献的第二年,被董卓毒酒杀害,时年十五。东汉灵帝末年,政局动荡不安,东汉王朝的存亡朝不保夕。黄巾民变发生在朝廷外。为了镇压民变,东汉朝廷将权力下放给地方政府,形成各地军阀分离的局面。
刘辩出生于汉灵帝Xi平五年。他的母亲何曾经只是一个宫女。生下刘辩后,母亲以子贵,被封为贵人。先皇后被废,后晋升为皇后。事实上,灵帝并不喜欢刘辩,更倾向于王美人生下的王子刘协。当大臣们要求立王子以振国纲时,灵帝想立刘协为王子。然而,皇后是中宫的主人。何进手里拿着重兵,在朝中盘根错节。因此,立王子的事情一再拖延。中平六年,灵帝病重,临终前,将王子刘协托付给自己宠爱的宦官简硕,同年夏天灵帝去世。灵帝死后,剑硕想杀了何进,再立皇子刘协为帝,没想到风声泄露,剑硕的计划失败了,而王子刘辩也能顺利继承皇位。
[img]816274[/img]
汉灵帝死后两天,刘辩登基为汉少帝。少帝刘辩尊母亲何皇后为太后,封皇帝刘协为渤海王,改元为光。由于刘辩年轻,继位时才14岁,皇帝的地位出名无实,何太后临朝称制,所有重大事件都由太后决定。他的母亲和叔叔何进仍然掌握着军事权力,权力倾向于朝野。少帝继位后,剑硕还是想立皇子协为帝,又怕何进掌权杀自己,求助于其他宦官,但大局已定,大家只顾明哲保身,不听剑硕的话,反而背叛剑硕在何进那里获得信任。不久之后,何进便杀了简硕。
公元176年出生的东汉少帝刘辩,是东汉第十二位皇帝,是汉灵帝刘宏的儿子。刘辩,汉少帝,14岁登基,在位仅5个月,就被废为弘农王,次年被毒死,时年15岁。历史上关于刘辩的记载并不多,对他的评价也更少。据史料记载,汉灵帝不喜欢刘辩,曾评价他为“没有皇帝的威仪,真的不适合当君主”。后人对他的评价是,他是东汉第一个被废墟的皇帝。在古代史书中,他通常不被视为汉朝的正统皇帝,甚至没有他的皇帝传记。而且汉少帝死后随便埋在宦官陵园,这在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那汉少帝刘辩到底是怎么死的呢?从他登基开始。公元189年5月,汉灵帝病重死亡,死前没有立王子。临走前只向宠臣简硕表示心迹,并将王子刘协托付给他。然而,当灵帝还在的时候,刘辩的母亲何进在朝鲜掌权,何皇后是一个国家的母亲。此外,灵帝已故。简硕怎么能成为何氏家族的对手?刘辩在灵帝死后的第二天成功登基,即汉少帝。只是刘辩虽然是皇帝,却没有实权,权利实际上是由何太后和何进掌握的。
何进杀了剑硕后,想把宦官全部铲除,便叫董卓上京帮忙。宦官知道难逃一死,便先下手为强,杀了何进。有一段时间,外戚集团和宦官集团开始了激烈的斗争。母子刘辩不得不出宫避难。董卓一行人进京见少帝刘辩,只见这个人只是诺诺,胆小的一代,一点也不如陈留王刘协,便心想把刘协改为皇帝,以提升自己的威信。回到宫中,董卓自封为司空,一手遮天。公元189年9月,他强迫何太后写下废帝诏书,改立刘协。少帝刘辩是弘农王,少帝刘辩的帝王生涯到此结束。第二年正月,各地起兵讨伐董卓,董卓怕夜长梦多,用毒酒杀了刘辩。
东汉废帝刘辩:董卓为什么要杀死少帝自己称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