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唐军名将,很多人都会想起唐初的李靖、苏定方、薛仁贵等人。即使是懂一些历史的人,最多也会想到李光璧和郭子仪。安史之乱结束后,大唐帝国似乎再也没有名将了。事实上,这是不正确的。唐朝自始至终都有许多名将。问题不在于没有名将,而在于皇帝能否找到名将。事实证明,唐末皇帝没有这种能力。唐朝后期,高平是一位著名的将军。他一生都很辉煌,但最终,一位道士导致全家被杀。
1、作为一个高级干部的孩子,他的起点比别人高得多
他的祖父是唐宪宗时期著名的李崇文,是一个标准的高干子弟。别怀疑他爷爷为什么姓李,因为他爷爷战功卓著,被唐朝皇帝赐姓李,并封为南平郡王。既然属于高干子弟,起点就比别人高很多。唐朝是一个尚武王朝,即“男儿为什么不带吴钩,收关山五十州”的时代。高平刚出道,就成了唐代神策军的军官。当时的唐帝国不再是李世民时期的唐朝。它经常被西方强邻吐蕃攻击。然而,唐朝和吐蕃反复战斗了多少年,没有人占便宜。战争期间,高并屡立战功,逐渐成为高级将领。公元866年,高平成为静海军的节度使。越南当时也属于中国的领土,正好是高平的防御区。而且这个地区已经开始蠢蠢欲动,背后搞鬼的是南诏国。
[img]816588[/img]
南诏当时非常强大,几乎可以与吐蕃和唐朝分庭抗礼。而且这个国家侵略成性,在控制了东南亚的大面积领土后,开始关注唐代岭南地区。南诏鼓励越南北部的蛮族部落发动叛乱,南诏还派出了“志愿军”。只是他们遇到了高并,这个人打得太狠了。两年内,高平杀死了3万多名叛军,并投降了1万多名叛军。南诏的部队也被高平打得屁滚尿流,几乎全军覆没。事实上,这一地区已经混乱了10多年,在高并到达后的两年里,这一地区又恢复了和平。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给予高平高度评价,司马光认为高平是唐代最后一位名将。没有他的存在,越南北部将提前脱离中国的控制。
二、高平成为消防队长,一战打破30万南诏军队
南诏是一个大国,对唐朝领土的野心一点也没有下降。几年后,南诏30万大军进攻四川,目标是成都。此时的唐朝要面对吐蕃的威胁,根本分不出兵力对抗南诏。唐朝需要一名名将领导四川部队对抗强大的南诏,唐朝中央政府想到了高平行。原本在其他地区工作的高平,现在紧急命令他赶到四川上任。南诏军队到达时,已将西川地区洗劫一空,现在正在撤退。世界上没有这么便宜的东西。高并亲自率领5000多名骑兵追击,真正击败了南诏大军。随后,高并设立了许多军事要塞,南诏军队根本不能利用任何优势。高行战争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从不俘虏,这种情况确实有利有弊。
虽然唐朝不缺名将,但唐朝皇帝太垃圾了。当时,唐朝皇帝是著名的马球皇帝唐熙宗。这位年轻的皇帝疯狂地信任太监,不顾平民的生死。最后,农民起义爆发了,黄巢是起义军的首领。黄巢的战术与李自成、洪秀全的德行相同,都是流窜式作战,使唐朝疲于应付。客观地说,黄巢的农民军根本不是唐军的对手,但他总是选择唐军的薄弱部分。当黄巢农民军流传到淮南地区时,高平正好是该地区最高的军政长官。但在这个时候,高行已经是风烛残年,不再是当年的英武了。在这个阶段,高平沉迷于长生不老的道术,他疯狂地宠爱着身边的道士吕用之。
[img]816589[/img]
三、一代名将,最后全家都活埋了
高平疯狂地相信吕用之,听从他的话,疏远了他的部长。吕用之看上了毕师铎的妾,公开向他要这个女人。此时高并已不再问政务,整天修仙问道。毕师铎惹不起吕用之,只能忍痛把自己的女人给吕用之。但是毕师铎私下里联系了其他将军,他们最终发动了兵变。吕用之这个妖道见势不妙逃跑了,可害苦了还在幻想长生不老的高行。根据当时的情况分析,此时高平已经出现了一些老年痴呆症。但那些将军不在乎这些,如果不是高平宠信吕用之,他们也不会走这一步。现在他们已经退不可退了,最后他们活埋了高平的家庭。一代名将最终落得这样的下场,真是让人感到无奈和凄凉。(原文来自替换镜头的头条号)
唐军名将击败30万南诏军队,因宠信道士而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