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中后期,蒙古在北方迅速崛起,成为继辽、西夏、金之后对宋朝构成巨大威胁的少数民族政权。面对快速变化的局面,宋朝内部对外政策存在争议。出于对金朝的仇恨,有人主张联蒙灭金,恢复中原;另一些人相对理性,援引当年联金灭辽的教训,强调唇亡牙寒的道理,希望以金为藩屏,不要重蹈覆辙。无休止的争论使宋朝在这两种观点之间摇摆不定,既没有联金抗蒙,也没有联盟灭金。然而,随着蒙古和金朝之间战争的推进,金朝的败局已经确定,理宗最终做出了决定。
绍定五二年)十二年,蒙古遣王宋合作,商议金朝。京湖制定使史嵩之向中央政府报告。大多数当代大臣同意这一举动可以报告靖康的仇恨。只有赵凡不同意,主张从徽宗海上联盟的教训中学习。始终胸怀中兴大志的理宗,把这看作是建立不朽功业的天赐良机,让史嵩之遣使同意了蒙古的要求。蒙古承诺灭金后将河南归还宋朝,但双方没有就河南的所有权达成书面协议,只是口头协议,给后来留下了巨大的麻烦。
金哀宗得知宋蒙达成了联合协议,并派使者争取南宋的支持,试图陈述唇齿相依的道理,说:“元灭国40,西夏,夏亡及我,我亡必及宋。嘴唇死了,牙齿冷了,这是自然的。如果你和我和睦相处,那就是为了我,那就是为了彼此。”这意味着支持金朝实际上是为了帮助宋朝保卫自己的家庭和国家。李宗拒绝了金哀宗的请求。
[img]815719[/img]
理宗任命史嵩为京湖制定使,了解襄阳府,主持灭金事宜。绍定六年来,宋军出兵攻占邓州等地,在马踏山打破金军武仙所部,攻克唐州,切断了金哀宗逃跑的退路。
10月,史嵩命令京湖兵马封管辖孟巩统兵2万人,与蒙军共同围攻蔡州。端平第一年(1234年)第一个月,蔡州城被打破,金哀宗上吊自杀。最后一位皇帝严成林被乱兵杀害,金国灭亡。
揭秘:宋理宗赵昀是如何联合蒙古灭金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