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也就是周公旦,原名姬旦,周文王的四个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先后协助文王、武王、成王,为兴周灭周、周朝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公元前1042年,君临天下仅四年的武王姬发,因过度劳累,不得不顽疾驾鹤西,时年四十四岁。
武王姬发就这样匆匆离去,没有留下任何遗言,只留下几个小孩子。
国不可一日无君,周公旦在与姜尚等老臣商量后,决定立武王长子姬念为王(即周成王)。
武王的去世,不仅王室内部人员心慌意乱,就连外面回归不久的诸侯也准备搬家!刚刚建立的大周王朝即将面临一场看不见的灾难。轻兄弟夺权,重国破家亡!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
在这个危机时刻,周公旦(以下简称周公)及时挺身而出。
[img]815270[/img]
为了稳定周朝内外的局势,他决定用这个非常时期来代替王朝行使王朝的权力。
他的出发点本来是好的!
然而,据说人们的心分开了。你说你没有野心。谁相信?没有人知道你在想什么!谁能保证你没有阴谋?
@ 当他真的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实施时,他遇到了难以想象的阻力。
也许是因为情况太紧急,周公没有召开王室内部会议,也没有通风其他兄弟,直接执行了王权。
于是,很多人开始站出来反对!
唉!唉!每个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所以你坐在王座上,行使了王权。这么多兄弟,你和谁商量?!
其他兄弟几乎都回到了自己的封国。你为什么不回去?!这不是秃头上的虱子——很明显。别以为别人不知道!
于是,有一段时间,周公夺权的流言蜚语像暴风雨一样席卷了整个都城,并迅速蔓延到周围!
这时,站在风浪前面的周公,真是百口莫辩,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在紧急情况下,他想到了两位老战友。如果他们能出来公平地说话,应该有很大的希望以他们的威望平息风暴。
这两个人到底是谁,能有这么大的力量!
姜尚和召公是周公心中最重要的人。
收到周公的信后,他们匆匆赶到封地,周公当向他们解释了这件事的原因和后果。
双方在友好温暖的气氛中交换了意见,最终达成了广泛的共识。他们非常理解和支持周公的举动!
于是不久,周公便代表成王正式下达了第一道诏书,而且是赶人的诏书。令人惊讶的是,被赶的人也是功臣贵族!
原来武王虽然分封诸侯已经好几年了,但还是有一些诸侯以这样那样的理由留在了都城。
[img]815271[/img]
武王生前什么都没有,但现在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成王,这也是其他兄弟反对他当政的原因。事实上,周公早就看到了这一点。
于是,周公发布诏书为王解决这个问题。然而,周公并没有忘记,在被赶的诸侯中,他也有自己的鲁国之君。
然而,周公还需要坐下来指挥整个王朝。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他让儿子伯禽代替自己去鲁国。
就在伯禽即将离开都城的时候,周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给伯禽上了一堂意味深长的教育课。
周公严肃地对伯禽说:“虽然我作为文王之子、武王之弟、今天天子之叔,地位相对于世人来说,这已经很高贵了。然而,我还是放下了自己的身资。当我洗头三次,吃饭三次,吐出即将吞咽的食物时,我起身去见那些投靠我们的有能力的人,仍然害怕失去他们。到达鲁国后,一切都要小心,不要依靠自己的地位看不起别人,欺负人民!”@ 一再告诉伯禽,要以仁义治国,努力发展生产。
也许是周公的话,最终造就了后来以“礼仪”著称的鲁国。
说完一切,周公连送伯禽的时间都没有,赶紧回去处理国政。
解密:周公姬旦摄政之初遇到了什么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