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解密:为什么抗日战争期间的紧急信和秘密信被称为[鸡毛信]

在通信落后的时代,恐怕鸡毛信是最快最有标志性的信件。“我用羽毛征服世界兵。”《汉书·高帝纪》(下)中的一句话导致了多年来在中国流行的一句话。鸡毛信起源于汉代,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然而,经过多年的研究和研究,高平市长平战争研究协会副会长李俊杰认为,“鸡毛信”的名称始于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鸡毛信”的使用始于高平当地。

八路军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在敌人的封锁和围攻下,鸡毛信被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广泛使用。”李俊杰大致推断了鸡毛信的时代:主要诞生于1938年,成熟于1939年的“晋西事件”(也称为“12月事件”)。

1965年9月,开国大将黄被任命为山西省农业主管副省长。第二年2月,抗日战争期间在太行山作战的黄蹲下,持续了半年。

李俊杰的父亲李玉珍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儿童团团长,给八路军发了一封鸡毛信。2009年,77岁的李玉珍去世。在他去世之前,他回忆起李俊杰见到黄克诚时的情况。当时,谈到鸡毛信的话题时,黄克诚说:“鸡毛信起源于山西牺牲联盟(山西牺牲救国联盟)。”

[img]814917[/img]

在谈到情报工作时,李玉珍曾向黄克成报告说:“我曾经是一名儿童领袖,并多次向杜寨和其他村庄发送鸡毛信。我被日本鬼子和国家军队的搜查和鞭打。”黄克成听后接过话:“谈论鸡毛信并不奇怪。这是红色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它发生在石村关帝庙。”

1939年12月25日,彭德怀突破敌人防线后,秘密从沁水县小柿庄(当时由高平县管辖)赶到石村,在关帝庙召开军政连以上干部大会。彭德怀在总结“十二月事件”教训时认为,第三纵队情报滞后,导致数百名革命战士牺牲,给革命造成重大损失。

当时,高平流传着一句话:“自从日军进入中国以来,一只母鸡没有下蛋,公鸡也没有打鸣。”鉴于八路军、牺牲联盟信息落后、渠道差、信息差的现状,黄克成提出:“拿鸡毛,当信使”。彭德怀决定秘密实施,“鸡毛信”迅速从牺牲联盟传播到抗日根据地。为此,黄克成还写了一首诗:“全军,知道数千英里。鸡毛在传播期间相遇,见面与地狱作斗争。”

李俊杰说:“抗日战争期间,送信粘贴鸡毛的历史诞生了。鸡毛信已成为八路军作战史上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儿童团为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鸡毛信”与汉代“羽毛”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吗?

李俊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羽毛”是插鸟羽的军事文件,“鸡毛信”是从“土八路”鸡窝里飞出来的新事物。它诞生于我们的祖父母,主要传达在当地武装、游击队和其他革命团队之间,特别是八路军传达的秘密信息。

最高级别的鸡毛信由部队护送

1985
10月,从部队复员的李俊杰担任高平伯方村民兵营长。当时,他在伯方村抗日战争老兵高有恒家看到了几封鸡毛信。当时,李俊杰没有考虑到鸡毛信的重要价值,
高有恒没有要求保存。高有恒去世后,他的孩子们都住在西安,所以他们失去了联系,鸡毛信从此下落不明。提到这件事,李俊杰后悔了。

李俊杰回忆说:“鸡毛信的信皮上插着鸡毛,还有贴着鸡毛的信。”其中一个鸡毛信封皮上写着“西北军十七师坐,赵寿山亲自启动”。“没有发送单位和名称,也没有正式的信封,一般是用当地的黑黄桑树皮纸包裹。”

郜 曾任西北38军17师赵寿山主要秘书的高有恒于20世纪80年代末去世。当时,李俊杰详细记录了与他的谈话。“关于沟通问题
这是一个军事秘密,普通人无法触及交通特派人员的信息。”高有恒回忆说,1938年初,国共两党都使用了一种特殊的交付方式,在信封上有邮封,而八路军没有邮封
是的。“十二月事件发生后,我们只使用鸡毛信。以三根鸡毛为最高级别,有三封鸡毛信。一般来说,我们应该派一个营或一个连的部队护送。”高有恒听老师说:“鸡毛
信,是八路军的秘密信,使用方便。”

[img]814918[/img]

高有恒曾向李俊杰解释说,鸡毛信上有羽毛梗的大鸡毛可以直接插入信封。羽绒鸡毛可以用剩菜溶液粘贴。信皮上没有邮戳或公章,大部分是由村长、连级单位负责人或村地下组织代码发送的。

日军和国军完全封锁交通后,太行山深处的八路军没有广播设备,无法通过民运队、妇女救援会、青年救援会和交通站发送信件。儿童团和牧羊人可以突破各种封锁线来传递信息。李俊杰说:“在当时恶劣的环境下,送鸡毛信的人非常危险。送信的人绞尽脑汁,想方设法突破围攻。”。

《沁水县志》中鸡毛信的记载

为 李俊杰研究了抗日战争期间鸡毛信出现的时间和地点,反复查阅了权威的《中国军邮史》和《中国集邮词典》。然而,它不仅没有记录在太行山地区的县市,而且只存在于中国
抗日战争期间第一封鸡毛信的河北元氏县也一言不发。只有1951-1953年太岳区编写的《沁水县志》最早记载了鸡毛信的历史。而这个独特的文字记载,
这似乎证明了李俊杰多年来研究的结果。

这部由太岳区1951-1953年编写的《沁水县志》封面上有一波薄薄的题词。据《沁水县志》记载,“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时通信大多是村转抗日
人们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信分为一般、紧急、紧急、无邮票邮戳,仅在信的右角用“+”、“++”、“+++”代替,快速紧急,在信封上插入一根鸡毛、两根、三根,以表示
时间不得延误,转信人将信送到地点后,凭收据注明时间,即所谓的“鸡毛信”。

“鸡毛信是一封非常不规范、紧急和秘密的信件。”
李俊杰觉得,“鸡毛信作为一种非常特殊时期使用的秘密信息,不能有邮戳或邮票。河北省元氏县发现的鸡毛信封背面有一张白纸文件,上面有一些鸡毛,
还有五枚邮戳,应该属于“太行邮政”机关发送的普通信件,不能称之为鸡毛信。”李俊杰认为,鸡毛信没有写入高平县志和沁水县志,这是正常的
《沁水县志》是晋东南抗日根据地,能充分记录鸡毛信的历史起点,为中国军邮历史填补了空白。


解密:为什么抗日战争期间的紧急信和秘密信被称为[鸡毛信]解密:为什么抗日战争期间的紧急信和秘密信被称为[鸡毛信]

,,

  • 那些从未忘记的岁月:抗日战争老兵成甲子的风雨人生
  • 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万平县进行搜查,被中国守军第29军拒绝...

  • 皇太极夺取中原的引路者:直指残明[死穴]
  • 洪承类降清后,隶属于镶嵌黄旗的汉军。皇太极把他当成入关夺取中原的“引路人”,对他“恩有加”。据《清史稿》记载,“凡是祭祀宴...

  • 国军士兵死亡宣言系列集:不应被遗忘的历史
  • [img]128103[/img] 国军战士 1、寸性奇1895英寸~194、腾冲人,陆军12师少将师长。“枪在手,剑在腰,济则为国争光,...

  • 对明朝来说,清朝皇帝所依赖的范文程是卖主求荣吗?
  • 在清宫戏中,有一个人物,叫范浩正,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这个角色是虚构的。其原型是清初著名大臣范文程。也有人说...

  • 抗日英烈汉斯·希伯:左手拿笔,右手拿枪
  • [img]128122[/img] 记者、国际主义战士汉斯·希伯(1897-1941)。 他是一名“为国际主义奔赴欧亚”的记者,也是一名“为日寇血...

  • 揭露日本对中国的情报战争:抗日战争前已在中国收集情报70年
  •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入侵中国的开始。日本花了70年时间在中国各地收集信息,直到它发动战争。” 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