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战国时期发明了人们用来祈祷和许愿的孔明灯!当时诸葛亮率军北伐,被曹操将军司马懿围困在平阳市,无法派人借兵求助。看到城里的粮草即将到来,他突然灵机一动,冲到城墙上计算当天的风向,根据帽子的形状做了一盏纸灯笼,可以飞到空中。就这样,诸葛亮把求救信息送出了城外,援军很快赶到,诸葛亮脱险,孔明灯得名!
然而,诸葛亮发明孔明灯的传说是否真实并不精致。在五代十国时期,也就是诸葛亮之后,又有一个关于孔明灯的传说。据说在公元前907年和公元前960年这段时间里,有一位名叫新七娘的女英雄,被后人称为惠利夫人。当她和丈夫一起参军时,两人来到福建,她曾经为军队发明了一种竹制纸灯笼,灯笼装置可以装满松油铁板,当点燃松油时,纸灯笼可以依靠热空气飞向天空,这种灯笼是军队作为联系信号的工具之一!
[img]813312[/img]
起初,辛七娘发明的这种灯叫松脂灯,后来传到四川。人们认为这种灯的形状与诸葛亮的帽子非常相似,所以它被称为孔明灯!由此可见,两个传说都与诸葛亮的帽子密不可分。后来,随着历史时代的变迁,孔明灯作为军事联系,已经成为民间人民祈祷和许愿的重要工具之一!据历史资料记载,在满清朝道光皇帝统治期间,福建沿海地区的许多居民移居台湾省台北和基隆河上游。当时有个地区叫非常寮地区,盗匪横行,很多村民在盗匪来村里攻击时都会跑到山上避难。
如果留在村子黑暗中的人发现强盗撤退了,他们会立即升起孔明灯,告诉藏在山上的人,现在村子很安全,你可以下山回家了!有一次,强盗们在元宵节那天来了,现在一些地区的元宵节放孔明灯来祈祷和祝愿家庭和平!后来,孔明灯也被称为“天灯”、“祈福灯”和“平安灯”。
此后,孔明灯已成为中国汉族人民高度赞扬的祈祷工具。在今天的海南省,孔明灯被称为“文化灯”。在当地的文昌和万宁,这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地方文化习俗。在每年的盛大节日里,海南人都会点燃一盏孔明灯来祈祷和庆祝!
[img]813313.jpg' />[img]813314[/img]
此外,在文昌地区,“天灯”还有添丁的谐音寓意!刚加了男婴或村民家里的小男孩,会拿着祝福和节日字孔明灯和各种民间灯笼,在村里组织一个锣鼓“送灯”团队,从家到村祠堂,仪式被称为“人繁荣,家庭繁荣”的吉祥意义。然后你就可以开始放孔明灯了。南海的孔明灯还配备了沾满汽油的碎布。一旦点燃,孔明灯就会慢慢流动,带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腾飞!
孔明灯和诸葛亮有什么关系?孔明灯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