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应该知道姜伟。在小说中,姜伟是三国后期罕见的文武全才。他忠于汉朝。蜀军指挥官继承了诸葛亮的遗产,并多次北伐。最后,刘禅昏庸,死于战败和欺诈。
《三国演义》将姜伟的身份定位为“诸葛亮的继任者”,并表示诸葛亮将他所有的兵法传授给姜伟。姜伟实际上获得了诸葛亮的“技能包”,是诸葛亮的弟子。
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上,恐怕事实并非如此。相反,一起历史悬案表明,诸葛亮真正接班人的异常死亡与姜伟有着密切的关系!
历史上,诸葛亮亲自指定的接班人有两个:一个是蒋婉,另一个是费祎。
据《益部老杂记》记载,诸葛亮临终前,刘禅派特使孙德问诸葛亮百年后谁能继承诸葛亮的职务。诸葛亮先说是“蒋婉”,孙德问:“蒋婉后是谁?”诸葛亮说:“是费祎。”孙德再问一遍,诸葛亮就不回答了。(《三国演义》也描述了这个故事,相当于历史记载)
[img]812771[/img]
由此可见,蒋婉和费祎是诸葛亮指定的唯一接班人,没有姜维。
诸葛亮虽然真的很欣赏姜维的勇气和才华,但他并没有把姜维培养成接班人,也没有记录证明他是姜维的师傅,教他兵法。
姜维只是诸葛亮的一员将领,仅此而已。
根据诸葛亮的临终安排,诸葛亮死后,蒋婉继任,蒋婉继任,费祎继任。
蒋婉和费祎虽然继承了诸葛亮的内政政策,但对北伐并不太感兴趣,尤其是费祎。他认为蜀汉弱,应该先稳定内政,再努力进取中原。
而姜维这个人胸怀大志,一直想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他不甘寂寞,经常要求带兵与曹魏作战。
在接下来的20年里,蒋婉和费祎一直压制着姜维,阻止他大规模使用军队,尤其是费祎。他对姜维说:“我们离诸葛丞相很远,丞相不能成功。我们不应该轻易使用军队。最好等后代有非凡才华的人来解决这个问题。”
《三国志@姜维传》记载:“维自以练西方风俗,兼负才武,想诱诸羌,胡以为翅膀,所谓龙以西可以断也有。每次想兴军大举,费祎往往不能裁制,只有一万人。”
这意味着姜伟计划引诱羌胡加入他的军队,因为他熟悉凉州的风俗习惯和出色的能力,认为这样的龙可以一举平静下来。然而,每次他带领军队出去,费毅都不允许。最多,他只给了他一万兵马让他玩。
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诸葛亮死后,姜伟并不像鱼得水。相反,他在蜀汉还是有点憋屈。他的志向和才华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是被费毅压制。
直到蜀汉和曹魏的突发事件震惊,这种情况才从根本上逆转。
这件事以“费祎遇刺案”而闻名。
[img]812772[/img]
《三国志@费祎传》记载:“十六岁第一次会议上,魏降人郭循坐在那里。易欢喝沈醉,为手刃所害。”
这句话翻译过来说:“延熙十六年(公元253年)正月庆典上,魏国降将果循,趁费祎喝醉,在席间暗杀。”
曹魏也对此事进行了记录,并非常详细。据《三国志@三少帝纪》记载,“因此,中郎西平郭修在磨砺节日方面非常努力,没有回头。……过去,伪将军费祎带领群众,阴影,道经汉寿,请会众宾,修在广坐中手刃打祎..”
这个记录是曹魏嘉平五年,也就是公元253年。这个“郭修”指的是郭循。《三少帝纪》很清楚:郭循是西平人,曾经是曹魏的中郎。后来费毅在汉寿大会上的客人,郭循勇敢地上前暗杀。
估计很多人都会有疑问,魏国降将郭循刺杀蜀汉将军费祎,这和姜维有关啊?
看完下面的记录,你就会明白了。
根据《魏氏春秋》记载:修字孝先,素有行业,名西州。姜维劫之,修不为屈。
另外,根据《三国志》记载:因此,中郎西平郭修...甚者蜀将姜维寇钞修郡,为所执略。
这两个记录是关于一件事的:刺客郭循被姜维俘虏!
换句话说,姜维其实是郭循之人。
这样你就明白费祎之死与姜维的关系了!
[img]812773[/img]
由于缺乏历史资料,我们无法证明费毅的死是姜维派的刺客。然而,魏人郭循与姜维的关系确实非同寻常。首先,他们都是凉州人,其次,郭循被姜维俘虏。
再次联系姜维一直被费祎压制,胸中大志不得伸展。傅子记载:“(姜)维为人立功,阴养死士。”
多么“阴养死士”,令人不寒而栗啊!
所有这些都给诸葛亮的继任者费祎的异常死亡蒙上了一层雾。
我们不能做有罪推理,但费祎死后最大的受益人确实是姜维。
不久,姜维完全接管了费祎手中的军事指挥权,蜀汉再也没有人能控制姜维。费祎死于延熙十六年正月,当年夏天,姜维亲自率领蜀汉主力进行北伐。
从此,姜伯约开始了他十年的军国主义,最终耗尽了蜀汉的国力。
诸葛亮的另一个接班人被姜维杀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