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曹操,我们自然会想到:“我宁愿对世界人民负责,也不愿让世界人民对我负责”、“治理世界的能干大臣,乱世的叛徒”等等。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个大奸贼,是一个篡夺权力和夺取王位的乱世大臣。那么,历史上真正的曹操是这样的吗?
曹操是一个非常强大的人,尽管历史人物和艺术形象塑造之间的差异。他内部消灭了二元、吕布、刘彪、马超、韩遂等分裂势力,降服了南匈奴、吴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除了精兵法,他的诗歌雄伟、慷慨、悲伤,他的散文清晰整洁,他打开和繁荣了建安文学,真的可以被称为文武双全。
曹操年轻的时候,表现出机智警惕,有很强的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南阳何青曾经说过:“汉朝就要死了,安天下的人一定是这个人!”
[img]812597[/img]
除了军事成就,曹操也是一个真正的文学爱好者。据记载,曹操“御军30多年,手不舍书...攀登必赋,创作新诗,成为乐章”。建安五年后,他击败袁绍后,下令“收集行李和书籍的宝藏”。任魏公后,成立了负责经典的官员,收集了战争中丢失的东汉政府和民间藏书,藏在中外三阁和秘书省。
2.代枭雄:生活节俭:生活节俭 死后薄葬
史书称曹操“雅性节俭,不好华丽,后宫服不锦绣,侍御履不二采,幕帐屏风,坏则补,茵生取暖,无缘装饰。简单来说,衣服没有花里胡哨,鞋子也没有雕花绣彩,窗帘屏幕上覆盖着补丁,床上用品被“打败”。这样的大人物,生活其实挺简单的,连曹操用过的“牙签”都不肯丢弃。他不仅节俭,还下令整顿东汉以来的奢华之风。在他的干预下,即使是高级官员也不敢过分铺张。
曹操的节俭习惯一直延续到他死后。曹操曾立遗嘱:“天下尚未稳定,不得遵古也。葬礼结束后,全部除服。所有将兵屯守人都不得离开屯部。司各率乃职。收敛时服,无藏金玉珍宝。“他保持着一贯的风格,选择了薄葬。虽然曹操不是皇帝,但他的身份和权力与国王没有什么不同。许多皇帝迫不及待地想把世界上所有的宝藏都埋在地下,但曹操改变了这一趋势,选择了薄葬。
3.代枭雄重情好色?
曹操临终前,留下遗令说:“我的妾和歌舞艺术家都很努力。让他们住在铜雀台上,好好安置他们,不要亏待他们。剩下的香可以分配给所有的妻子。没有它祭祀太浪费了。每个房间的人都无事可做,可以学会做带子和鞋子卖。”英雄确实有一个非常真实和细致的一面,但他的行为并不受文人的青睐。苏轼曾经说过,他“流连妾,分香卖”。
[img]812598.jpg' />曹操剧照
建安初年,曹操的原配丁夫人被废除,卞夫人成为曹操的正妻。卞夫人是以声色谋生的歌手舞伎,以卖艺为生,四处飘零。曹操当时是东郡太守,为了避免贵戚之祸,辞职回国。在家乡读书放猎,自娱自乐。就在这里,25岁的曹操看中了这个才华横溢的女人。就这样,卞氏成了曹操的妾。从那以后,他们终生相伴,默契配合。曹操不离不弃,封其为后,足见其用情之坚。
曹操有25个儿子,有14个后妃生了孩子。自古以来,英雄们就为美丽而悲伤。史书上没有统计曹操有多少女人。
《世说新语•《假危险》记载了曹操早年劫色的故事。据说有一年,曹操和袁绍听说一个大家庭要结婚,新娘很漂亮,两人同意劫持新娘。天黑的时候,他们溜到后花园,喊着“有贼”。他们离开去抓小偷。袁绍在门口接他们。曹操冲进新房子,用刀抢劫了新娘。但后来新娘呼救,家人追赶,曹操只能离开新娘,帮助袁绍仓促逃跑,抢劫以失败告终。
在当时的社会形势下,没有人能理解曹操。他的思想已经超越了那个时代,这就是所谓的高低。后人认识的曹操只是文人作品中的曹操。谁敢说曹操的好话,尤其是在忠君思想下洗脑过的古代文人?
历史上真正的曹操 一代又一代的枭雄重情,嗜色如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