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报》几年前发表了一篇题为《骨折能改变历史》的文章《芈月传》中秦王的死因引起争议》的文章,称嬴荡尽力失手,将胫骨压碎,嬴荡血流不止,半夜气死。
[img]813163[/img]
文章还引用了一位医生的话,说虽然小腿骨,即胫骨骨折本身不会威胁生命,但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是致命的。百度百科全书在“绝斌”条目中说,赢得了鼎,折断了膝盖骨死亡。无论是小腿骨还是膝盖骨,简而言之,赢得了骨折的生命!想想看,有很多疑问。
让我们来看看《史记·秦本纪》中嬴荡死因的记载:“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都是大官,王孟说举鼎,绝膑。八月,武王死了。”嬴荡力大无穷,与孟说竞争举鼎时,绝膑死了。
什么是斌?查《说文》没有“斌”字,“骨”部“髌”字下,段玉裁注云:“斌,髌之俗,去膝头骨。”“髌”是正字,“膑”是“髌”字,髌指膝盖骨,绝膑是绝膝盖骨。
此外,裴连的《史记集解》引用了晋末宋初徐光的说法,认为这里的“斌”字“一作脉”并存了死亡的第二个版本——绝脉,即静脉停止。《集解》以徐光失踪的《史记音义》为基础,保留了许多徐光的校勘成果,让后人间接看到当时史记的异文,具有丰富的学术价值。
无论是“绝膑”还是“绝脉”,都是由三脚架引起的。我们必须谈谈这个三脚架。《史记·甘茂传》说“武王到周中风”。胡三省在《资治通鉴》的注释中推测,既然到了周,就必然举过“九鼎”。
根据《史记·赵世家》和《秦武王与孟说龙文赤鼎,绝膑而死》的说法,嬴荡举龙文赤鼎,据说龙文赤鼎是九鼎之一。不用说,据说禹建夏之后,用天下九牧贡献的铜铸造,象征着世界和至高无上的王权。
当然,从清末到现代,也有学者怀疑九鼎来源的真伪。比如崔述在《考试信录》中说,禹在位时间不长,没有时间建九鼎,可能是齐或少康建的。胡适认为九鼎是一个神话。顾杰刚认为九鼎可能建于周朝。
[img]813164[/img]
王国维说:“古代的事物,传说和历史事实是混合的。历史事实不可避免地是命中注定的,就像传说一样,传说往往是历史事实,两者不容易区分,世界各国也是一样的。”在没有可靠证据的前提下,可以怀疑古代历史,特别是古代历史,但完全否认是不可取的。
如果嬴荡举九鼎之一,那么根据《战国策》和《史记》的记载,秦惠王时曾兴师到周以求九鼎,有云“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九万人挽之”,即使是夸张的话,也说明九鼎极其重要。
如果嬴荡不是九鼎之一,鼎作为国家的重器,常被称为千钧鼎或千斤鼎。在出土的鼎中,商朝的后母戊大方鼎重达832:84公斤,周朝的大方鼎重达201:5公斤。
回到嬴荡举鼎后的身体反应,《史记》说他死于绝膑。徐光和裴奇提出了另一种观点,那就是死于绝脉。《资治通鉴》也持此说:“秦武王好用力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都是大官。八月,王和孟说他们死于绝脉。胡三省对“绝脉”做了注释:“脉者,系络脏腑,其血理分布在支体之间,人举重而力不胜,故脉绝而死。这个解释挺合理的。
事实上,汉代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以杨雄和王充为代表。杨雄的《法言》说“君子绝德,反派绝力”。关于绝力,杨雄说:“秦悼武,乌获,任鄙扛鼎斗牛,非绝力邪?”扛鼎斗牛都要有惊人的力量。东晋李轨注释说“这些都是多力举重,崩中而死”,“崩中而死”就是“绝脉而死”。
王荣宝的《法言义疏》认为,李轨在《史记》中使用的绝膑“字盖‘脉’,故云崩中”。李轨和徐光的生活年龄不远,都是东晋人,间接证明了徐光列出的《史记》异文的可靠性。
[img]813165[/img]
王充对“绝脉”的解释是:“秦武王和孟说,如果他们不做任何事情,他们就会死于绝脉。如果他们用力,力量会由筋脉支撑。筋脉不堪重力时,很容易受伤死亡。正如元代郝经的《续后汉书》所说:“强行扛鼎,秦人断筋。”这些观点都是说,用力过猛很容易导致筋脉断裂而死。
有趣的是,裴在解释《史记·赵世家》中嬴荡“绝膑而死”时,也引用了徐光的说法,但他说绝膑“一作绝缘”,两处都是嬴荡“绝膑而死”。徐光看到的异文不一样,一个是“绝脉”,一个是“绝缘”,但都离“绝缘”很远。“绝缘”是人太用力的时候,血脉贲张导致头晕,更接近绝缘。
说完绝脉,我们来说说绝膑。除了史书记载,袁枚的《园诗》说:“余常劝诗人不要轻易做七古。为什么?恐惧小而任重,比如秦武王举鼎,死于绝膑。”袁枚警告诗人不要轻易做七古这样的难诗。
那么,认为嬴荡绝膑是断腿骨的说法从何而来呢?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说:“膑,胫骨。”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这都是一个致命的误解,也给后人带来了很多误解。
冯梦龙的《新列国志》第92回《赛举秦武王绝胫,鲁莽赴会楚怀王陷秦》,回头看名字就是“绝胫”,说:“那鼎也离地半尺,方欲转,不知不觉力尽失手,鼎落在地上,正压在武王右脚上。
《金陵晚报》讲述的故事就是这座桥。在《芈月传》中,嬴荡摔倒时,并没有强调小腿骨折的场景,而是吐血,眼睛变白。编剧一定崇拜绝脉而死。
无论是文献记录还是合理推断,应该是绝脉而死,而不是绝膑而死。这要感谢徐光和李轨两个东晋人。当时流传的《史记》已经不存在了。我们只能从这些珍贵的异文中看到不同的《史记》,也可以从这些话中揭开一个鲜为人知的历史场景。
揭秦武王嬴死因:不是因为举鼎骨折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