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811984[/img]
清理和挖掘现场
[img]811985[/img]
7月6日,记者从阆中市文物管理局获悉,四川省考古研究院与阆中市文物管理局联合开展的解远水库淹没区地下文物抢救发掘工作基本结束。唐宋时期出土了近100枚铜、铁硬币和陶瓷碎片。六座古墓结构保存完好,文物考古价值高。
据阆中市文物管理局工作人员侯菊介绍,2009年工作人员在解远乡东邻村一组庙儿梁墓地发现了古墓,并在此设立了文物保护点。随着解元水库建设项目的推进,该墓地属于解元水库淹没区的影响范围。今年5月28日,省考古研究院、阆中市文物管理局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了解远水库地下文物工作队,正式开展抢救发掘。
目前,挖掘工作已基本完成。文物团队共挖掘和清理了6座石墓,总面积约800平方米,出土了近100枚唐宋时期的铜、铁币和陶瓷碎片。记者看到,出土的铜、铁币大多腐蚀严重,其中一些还可以区分开元通宝、太平通宝、元佑通宝、崇宁重宝等字样。
[img]811986[/img]
阆中市文物管理局业务人员杨超参与了文物发掘工作。杨超说:“墓的具体年份目前还无法判断,但出土的铜、铁硬币和陶瓷碎片可以判断为宋代。”。
六座宋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但都保留了残留的排水沟。墓的整体结构相对完整。走廊、墓壁、后壁龛、壁龛、墓顶藻井雕刻着野兽、武士、花卉和仿木结构建筑的图案。雕刻精美,清晰可见。在阆中发现的宋墓中很少见。杨超表示,宋代六座古墓具有较高的文物考古价值,对研究阆中、川东北宋代石墓的形状特征、空间装饰特征和埋葬习俗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宋代雕刻艺术和石材建筑技术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物理材料。
其次,省考古研究院和阆中市文物管理局还将整理考古资料,进一步研究考古文物,并出具相关考古报告。
阆中发现了6座宋代古墓 雕刻精美,文物考古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