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一直被历史学家批评为“尊刘贬曹抑孙”的情感路线。就连一位著名的学者也曾说过,《三国演义》描述了刘备是玄德公和皇叔的名字,曹操的名字已经成为一个贬义词,如隐瞒和奸诈的英雄。然而,笔者认为,虽然《演义》的总路线是朝着“尊刘贬曹抑孙”的方向发展,但曹操的性格和成就在前19次基本客观地描述了。总的来说,在吕布下邳被杀之前,罗贯中先生还是尊曹的。
@ 在前19次的标题中,罗贯中九次提到曹操,只有三次使用“曹操”这个词,其余几次使用“孟德”、“曹孟德”、“曹公”等称号。所以,仅从题目上,我们还是可以看出罗贯中对曹操某些功绩的认可。比如曹操暗杀董卓。《三国演义》第四回的标题是“废汉帝陈留践,谋董贼孟德献刀。“从罗先生的笔法来看,尊称某公或字号是最受尊敬的,如果称呼人物的外号和昵称是最被鄙视的。显然,罗先生认为曹操为汉朝做出了贡献,至少现在仍然是汉朝的大臣。
前十九次,关于曹操的丑闻只有一件,那就是千古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以至于原本跟着曹操的陈宫离开了他。但当我们回顾我们的社会时,有多少人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有多少人不做任何伤害他人的事情。然而,曹操的话打破了几千年的人性,但后人认为这样做是可以的。他们说出来是禁忌,所以他们大肆批评。
[img]811236[/img]
关羽温酒斩华雄一次,诸侯盟主袁本初看不起马弓手关羽,但此时曹操却能见人,亲自带酒送给关羽。可见,它展现了他认识英雄的光辉一面,而刘备此时却一言不发,没有表现出任何态度,却显得十分胆小。甚至说关羽在《演义》中以出山第一功而闻名的幕后推手是曹操。
在《演义》的描述中,当汉朝的大臣们因为董卓的掌权而无能为力时,正是曹操,一个不一定那么重要的人,提出了自己暗杀董卓的义举。暗杀失败后,他仍然可以机智地逃脱。最后,他举起了第一面旗帜,开始反对董,世界做出了回应。因此,在与董卓的比赛中,曹操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而此时的盟主袁绍、刘备等诸侯却无足轻重。虽然一开始是刘备、关羽、张飞的桃园三婚,但很多篇幅都是用来描述未来被贬低的曹孟德。更重要的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记录曹操英雄精神的大丈夫。
作者认为,罗贯中先生仍然认可曹操,并不是盲目地提升刘备,而最“受尊敬”的角色是刘备手下的将军和顾问。当然,也有诸葛亮、关羽、赵云等描述出色的人。
三国演义的主题思想真的一直贬低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