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烛影斧是什么意思?烛影斧和宋太宗?

烛影斧,又称斧影烛影,是指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的午夜,太祖赵匡胤病重,召晋王赵光义议事(另有记载称,召太祖第四子赵德芳进宫讨论后事,晋王知道后未召入宫)。席间,有人看到烛光下的光意有时离开席间,有一种不可避免的状态。他们听到太祖用斧头戳地,大声说:“好为之”(另有记载说“好做,好做”)。后晋王光义继位,史称太宗。

这一事件的后世有不同的讨论。据说光义谋杀了太祖篡位;还有人说,杜太后死前与太祖、赵普建立了“金匮联盟”,决定太祖死后由弟弟光义继位。当时,只有太祖告诉晋王后事,而不是赵光义篡位。

这一事件的史料记载不同,争论一直存在。

[img]811570[/img]

背景

宋太祖建隆二年(公元961年)6月甲午,太后杜氏崩溃。太后生病时,她与太祖、赵普建立了“金匮之盟”,并决定在太祖百年后由弟弟光义继位(《宋史纪事本末》记载“如百年后,当传在光义,光义传在光美,光美传在德昭(太祖子)”)。后太祖逐渐加封光义,直到“晋王”。

在此期间,宰相赵普一直反对光义继位,主张立太祖之子,赵普于973年8月被罢相,同年9月立太祖二弟光义为“晋王”。

经过

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任午夜,太祖赵匡胤病重,招晋王赵光义议事,左右不得问。席间,有人看到烛光下的光意有时离开席间,有一种不可避免的状态。他们听到太祖用斧头戳地,大声说:“好为之”(另有记载说“好做,好做”)。宋皇后见赵光义,大吃一惊!乞求光义:“母子之命,全靠官家。赵光义哭着回答:“共保富贵,别担心!”。后晋王光义继位,史称太宗。

争议

据记载,开宝九年(976年)10月19日晚,赵匡胤病重,宋皇后派亲信王继恩召第四子赵德芳入宫安排后事。宋太祖二弟赵光义早已窥伺帝位,收购王继恩为心腹。当他得知太祖病重时,他和亲信程德玄在晋王府等了一整夜。奉诏后,王继恩没有召唤太祖的第四个儿子赵德芳,而是直接通知了赵光义。光义立即进宫,入宫后不等通知进入太祖宿舍。王继恩回宫,宋皇后问:“德芳来耶?王继恩说:“晋王到了。宋皇后见赵光义已到,大吃一惊!知道事情发生了变化,已经无法挽回,只好叫赵光义皇帝称号之一的“官家”,乞求道:“我母子的命都取决于官家。赵光义回答说:“共保富贵,无忧无虑!”

[img]811571[/img]

后世评论

“杀兄夺位”说

持这种说法的人以《湘山野录》所载为依据,认为宋太祖是在烛影斧声中突然死去的,而宋太宗当晚在禁令中停留,第二天就在棺材前,真的很难摆脱杀害兄弟的嫌疑。蔡东藩的《宋史通俗演义》和李逸侯的《宋宫十八朝演义》都遵循了上述说法,并进行了渲染,增加了宋太宗“杀兄”的许多细节。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宋太祖的死与宋太宗无关,持这种观点的人引用司马光的《水纪闻》记载为宋太宗辩解。据《苏水纪闻》记载,宋太祖死后,已是四鼓时分,孝章宋后派人召太祖四子秦王赵德芳人宫,但使者却向开封府召赵光义。赵光义大惊小怪,犹豫不决,经使者催促,才在雪下步行进宫。因此,太祖死时,太宗不在宿舍,不可能“杀兄”。毕元的《续资治通鉴》就是力主的说法。


烛影斧是什么意思?烛影斧和宋太宗?烛影斧是什么意思?烛影斧和宋太宗?

,,,

  • 为什么包公包庇通奸犯?大清官断案讲法理也讲道理
  • 包拯(999年5月28日至1062年7月3日)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官员,以清廉公正著称。进士五年(1027年)仁宗天圣。对...

  • 宋太祖暴死谜雾是情杀?还是权利的争夺而死的
  • 在历史中为了皇位,可以父子反目,兄弟相残,只为了那无上的皇位。在历史上有个朝代定了一个兄终弟继的规矩,这就造成一位伟...

  • 苏洵简介 北宋时期著名的三苏之一苏琏资料介绍
  • 苏迅简介:苏迅(1009年5月22日至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作家,与子苏轼、苏辙合称“三...

  • 大宋王朝的传奇奸臣贾似道:一代权臣的误国之路
  • 一个朝代的兴起,必然离不开许多才俊之士的共同努力,一个王朝的灭亡,同样由于一群群的蛀虫侵蚀所致,如夫差时期的伯海为秦...

  • 宋仁宗:历史上最宽仁的皇帝之一却也难过美人关
  • 说起中国古代的明君,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不过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康熙这样的皇帝一定会是热门的选项。而宋仁宗,...

  • 真正的包青天:包拯系白面书生 身高仅1.65米
  • 包拯,一位自古以来就很有名的官员,也是一位贤惠的人。在人们心目中,永恒的“包青天”。随着歌剧和电视剧的传播,包公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