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旗,即黄底蓝龙戏红珠图,是清末(1888年至1912年)采用的中国国旗,也是中国正式确立的第一面国旗。
中国没有现代西方的“国旗”概念。起初,黄龙旗呈三角形,是非正式的海上政府船旗,主要用于政府船舶和海军,民用船舶不得悬挂。随后,一些外国官方机构也开始悬挂三角形黄龙旗。
根据五行理论,中央政府属于土壤和黄色。以黄色代表中国。龙是中国文化的象征。黄龙旗已成为清末中国的象征旗,与中国文化密切相关。人们也认为黄龙是清朝皇帝的象征。以黄龙旗为国旗意味着“我就是国家”。
[img]808642[/img]
那清朝国旗是谁设计的呢?
鸦片战争1840年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清朝与西方列强的强迫交往日益增多。宰相李鸿章在与西方列强的谈判、签约、交易、互派外交人员等外交活动中,看到西方列国平均庄严悬挂国旗,而中国却没有国旗可悬挂,深感失去了“中国威望”。于是上奏慈禧太后,提出在外交场合要有代表大清国的旗帜,要求颁发国旗。慈禧命令李鸿章设计图案。经过多次征集筛选,李鸿章提出了八卦旗、黄龙旗、麒麟旗、虎豹旗等方案,供慈禧太后选择。最后,他决定用黄龙旗作为清朝的国旗。光绪十四年(1888)《北洋海军章程》颁布确认原为海军旗的“黄底蓝龙戏红珠图”为清国旗(俗称“黄龙旗”),最初用作北洋水手的军旗。
清朝的国徽是“盘龙”的徽章,标志着“盘龙”的图案,也是清朝皇室的徽章象征,代表着清朝国家的徽章。它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徽。
回顾历史,清朝以前中国关闭锁国,对外交往不多,所以没有国歌。清朝驻英国公使曾纪泽(曾国藩之子)出使期间,看到西方国家在公共礼仪场合演奏国歌,非常感动。他觉得清帝国也应该有自己的国歌,所以他特意演奏并呈现了一份“国乐草案”,但没有得到批准。
直到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大清帝国陆军部成立,才谱制了一首军歌,并在正式国歌《巩金瓯》出版前暂时成为国歌。每当国歌需要在国际交流中演奏时,就用这首军歌代替。直到宣统三年(1911年),也是清朝的最后一年,清帝国才正式制作了国歌《巩金瓯》。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慈禧太后以一旨的形式将牡丹定为国花。1915年,中国最早版的《辞海》载道:“中国以牡丹为国花。”
他是清代国旗[黄龙旗]的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