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帝国的最后战役,大清帝国的最后血性,紫竹林。
1900年,在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中几乎被抽干的清朝帝国再次迎来了外国刺刀。当八国联军的靴子再次踏上大沽时,40年前英法联军点燃的圆明园之火仍在燃烧。
在紫竹林中,义和团和清军让绕过地球大部分地球的联军士兵再次欣赏中国人民的勇气。这是为数不多的让他们在这场战争中感到绝望的时刻之一。在紫竹林之外,清朝抛光了她最后的精英,但也发挥了最后的血液。与1900年7月一夜崩溃的北京城市防御相比,它更像是帝国的最后一场战斗。
[img]807489[/img]
紫竹林被打得千疮百孔,见证了古帝国黄昏前的最后余晖和清朝的最后余晖 12年陷入最后的黑暗。
竹林古寺-百年变幻战地风云
从禅院到租界,再从码头到兵营, 紫竹林在200多年的沧桑中经历了变迁。经研究,最早的紫竹林寺建于
1662年,具体位置在承德道原天津图书馆附近。紫竹林寺供奉观世音,有三个正殿,两厢有配殿,院内植有竹林。紫竹林也因此得名。嘉庆时期,天津诗人梅成栋曾写过一首诗:“高柳绿围村,村烟接水痕;板桥通古寺,花坛背衡门。”这是紫竹林最早的文字记载。
紫竹林北临海河,南临海大道,毗邻马家口。它位于天津的水路和大道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北京条约》于1860年签署,天津被迫开设通商港。英国、美国和法国首先将位于城南的紫竹林村划为租界地,被称为“紫竹林租界”。
[img]807490[/img]
此后,紫竹林被划入法租界,紫竹林成为法租界的代名词。法租界当局在这里修建土木工程、道路和房屋,设立领事,控制海关,开设外国银行,建立学校和医院。张自忠路至营口段的大沽北路当时被称为“紫竹林路”。在
19
在世纪末的天津,紫竹林路是天津著名的商业街之一。为了更好地控制紫竹林地区,英国和法国还在紫竹林沿岸修建了“紫竹林码头”(后来的大同道渡口)。此外,法国租界当局还在赤峰路北端建立了一个兵营(今天的港务局员工宿舍),被称为“紫竹林兵营”,法国人曾驻扎在这里。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天津,紫竹林寺被战争摧毁。当年6月和7月,义和团天津首领张德成率部与部分爱国清军官兵共同攻打紫竹林租界,写下了紫竹林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
1898年,义和团运动席卷华北,震撼中外。八国联军攻克大沽炮台,天津保卫战拉开帷幕。天津附近各县的义和团民纷纷赶来增援,与天津守军并肩作战。6月27日,义和团长曹福田和张德成从静海县率领义和团民抵达天津。此时,义和团团民已经在天津附近
3 一万人。义和团抵达天津后不久,就进入了攻打紫竹林租界的战斗。
[img]807491[/img]
紫竹林租界是帝国主义列强进攻天津的重要据点。联军多次攻击义和团,以紫竹林租界为基础。当时,有成千上万的八国联盟占领了紫竹林租界。如果这些联盟不被消灭,天津的城市防御将面临巨大威胁。从
自6月下旬以来,义和团多次进攻紫竹林租界,但未能突破联军防线。
近日,义和团和清军在攻击紫竹林的战斗中对联军进行了重大打击,但租界始终掌握在联军手中,盘踞在城外大沽的联军增援部队随时可能进入天津城。面对这场不利的战争局面,曹福田、张德成、聂士成、马玉昆共同制定了新的作战计划,决定由义和团担任天津城市防御任务,守卫东门附近的紫竹林租界;马玉昆率领部门进入老领先火车站,防止敌人攻击和控制紫竹林租界的西北要道,切断天津租界与大沽的联系;聂士成率领部门驻扎在海光寺,防止敌人攻击南门,并威胁紫竹林租界的背后。从而形成了紫竹林租界三面包抄的局面。
[img]807492[/img]
师法古人火牛奇阵大胜联盟
要攻打紫竹林,必须先克服租界外的地雷阵。
自6月下旬以来,义和团的多次进攻使租界联军恐慌不已。为了防止义和团再次进攻,他们在租界外围的主要街道上建造了大炮,并埋下了大量地雷。聂士成也在过道上。
7月初,他挑选了100多名勇士乘船过河,在跑马场用手榴弹袭击了联军兵营,杀死了许多敌人。但当清军继续攻击紫竹林时,租界前的地雷阵给他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清军紫竹林之战始末:清朝帝国最后的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