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鸦片战争真相:清军武器在鸦片战争中并不比英军差!

鸦片战争期间,英国装备的标准轻武器是前置的火发滑膛枪。说实话,这不是先进的武器。现代步枪武器技术的几项重要发明,如爆炸性药物、火帽、圆锥弹丸和击发枪机,刚刚发明出来,没有时间在这种枪上使用。线膛枪,射程长,精度高,俗称复枪,成本高,从未成为欧洲士兵的标准武器。

最大射程不超过300码(1码约0.9米),可瞄准射击距离为100码。1814年,英国陆军的汉格上校写道:“如果你想用普通的枪射击200码以外的人,你最好改为射击月亮。命中的概率是一样的。士兵在战场上很容易出错。常见的错误之一就是装填后忘了把通条从枪管里拿出来,扣上扳机。通条不知道飞到哪里,自然不能再装了。此外,常见的错误是在混乱之间,错误地将弹头而不是火药塞进枪口,导致不发弹。士兵们只能退出行列,站在后面,使出吃奶的力气,慢慢挖出弹头。更麻烦的是,火枪是队列齐发的,很多士兵不知道他们是否开枪或哑火。他们经常多次装弹,把枪管塞满。

清军武器不差

此时,虽然清军没有完全放弃冷兵器,但也有一半的士兵使用火器,主要是鸟枪和举枪,最多的是鸟枪,属于滑枪,用火绳发射,潮湿,不方便。一般来说,鸟枪射程略小于英国滑膛枪,举枪射程超过英国滑膛枪。与滑膛枪相比,鸟枪的射击速度可能没有太大差异,约为每分钟2次。然而,清军鸟枪和举枪的命中精度低于英军火炬枪。主要原因是鸟枪和举枪都是手工制作的,比英国火炬发枪工艺粗糙,枪膛精度低。

鸦片战争真相:清军武器在鸦片战争中并不比英军差!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英国火炬发射每分钟发射3发,命中率为90%;每分钟发射2发清军鸟枪,命中率为70%。假设两名士兵中有10名射击相同距离的目标,英国士兵可以在一分钟内发射30发子弹,击中27个目标;清军士兵可以发射20发子弹,击中14个目标。火枪的效率约为鸟枪的两倍。这样的差距,可以利用清军的人数优势来弥补。相比之下,双方的火炮性能差距可能更大。清军火炮的主要问题是侵袭力不够,命中精度不高。侵袭力不足,主要是中国火药不好;命中精度低,主要是火炮机动性差造成的。清军火炮口径相同,重量大得多,缺乏灵活旋转的炮架。在英军猛烈的炮火下,几乎不可能一点一点地瞄准那些重达3到5吨的大口径火炮。然而,正是这些重炮对英国军舰的威胁最大。英军相当害怕清军火炮,多次惊呼“猛烈”、“厉害”。

弓箭赛过枪

为什么只有一半的清军使用火器?原来清军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看家能力——弩弓,他们的弩弓在作战效率上可能并不比当时的火枪差。一般来说,古代弩弓的最大射程是300米,宋代神臂弓的最大射程是500多米。清朝雍正皇帝自称清军弓箭是历代最强的。弩的精度很高,可以精确瞄准。一个训练有素的弩手,能准确命中200码外一个人大小的靶子。

弩的射速约为每分钟三四发,操作非常简单,很难想象有人会装错。唯一的问题是需要手拉弦,发射次数太多,容易疲劳,速度降低。但火枪连续发射后,也会因枪管发热而爆炸,或子弹威力减弱。弓的穿透力甚至比火枪子弹还要强,神臂弓的箭可以穿透两层铁甲,而普通火枪子弹做不到。然而,箭的破坏力不如枪,伤口更容易处理。箭也有优点,可以涂毒药,也可以加炸药。此时弩弓的威力超过了火枪,即使在英军中,也经常有人提议恢复传统的长弓,拒绝使用不好的滑膛枪。

改变战术的刺刀

清军火枪火炮和英国差不多,弓箭更厉害,怎么输得这么惨?首先说说英军装备不起眼的武器刺刀。滑膛枪是一种射程近、射速低的武器,白刃战在战斗中往往是不可避免的。滑膛枪兵在刺刀发明前必须受到长矛兵的保护。刺刀发明后,装有枪刺的滑膛枪的士兵是长矛兵。使用冷兵器的士兵不再需要,导致战术和战术的进步。

鸦片战争真相:清军武器在鸦片战争中并不比英军差!

英军作战时,一般排成两排横队。队列中的士兵不能做单兵机动,站着装弹,站着或跪着。横队周围有一个强大的屏障,由散兵组成,与敌人保持联系,骚扰和杀死敌人,分散敌人的火力,使他们的队列不会过度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下。清军作战也必须排成队列,形成各种阵型。在阵列中,重火器通常在前面,其次是轻火器,再次是冷兵器。临敌时,远距离用火炮轰击,稍近,开枪抬枪;再近,用鸟枪打。三击失败,然后用冷兵器肉搏战。结果,清军迫不及待地想排出十几列队伍。这种阵型,作战效率很低。为了协调冷兵器和火器部队的步伐,清军的整个阵列只能以缓慢的速度移动,战术机动性相当差,很难移动到最大限度地发挥火力的有利位置。灵活的英军队形往往能够通过迂回等机动成功攻击清军最薄弱的地方。

英军以逸待劳

当时清军总兵力约80万人(包括八旗、绿营兵),鸦片战争中约有10万人投入战争。英军最初派出了7000多名海军陆军,最高增加到2万人。在具体的战斗中,这种军事优势并没有显现出来。利用船强炮利的优势,英方牢牢掌握了海权,也掌握了进攻的主动权。为了防止英军可能的入侵,清政府不得不在从盛京到广东的七个省和几十个海口设防,并将其分配到每个重要城镇。驻军人数为4000至10000人。这样的分兵,在每个地方都很难聚集优势兵力,中英之间的多次战役,中方投入的部队往往与英军相当,甚至处于劣势。交通不便,调兵速度慢,加重了中国的困境。1841年10月10日,英军攻占宁波,道光帝调到四川建昌、松潘两镇2000名精兵前往浙江征压。当这个部门尘土飞扬,经过2000多公里到达前线时,英军已经在宁波休息了近半年。清军怎么能不输呢?


鸦片战争真相:清军武器在鸦片战争中并不比英军差!鸦片战争真相:清军武器在鸦片战争中并不比英军差!

,,,

  • 史书上的纪晓岚:身材魁梧粗壮 每天吃肉数十斤
  • 在人们通常的印象中,纪晓岚既是一位文人,当然是一副文弱书生的形象,其实不然,记载中的纪氏却是一个身材魁伟的粗壮汉子。...

  • 出身卑微却是康熙最爱的人,其子被雍正虐杀
  • 飞上枝头 魏琳琅在历史上有一个真正的原型。那个人是康熙皇帝的好妃子。历史上的好妃子出生在辛人库。这种身份的人只能在宫里...

  • 顺治皇帝出家了 即使出家,顺治也会是花和尚吗?
  • 在《鹿鼎记》中,金庸说顺治皇帝出家了,康熙皇帝还派韦小宝去伺候。 那么顺治有出家吗? 当然,他没有出家门。 然而,关于他...

  • 荒唐的天王:洪秀全临死前的话让人哭笑不得
  • 1862年,曾国权率领10多万湘军精锐围困天平天国都城天京。经过激烈的战斗,到1863年底,湘军几乎突破了天京外的所有战略要地...

  • 文化学者曹溶的成就有哪些?主要作品有哪些
  • 通过了解曹溶生平简介得知,曹溶生于公元1613年,卒于公元1685年,享年72岁。在介绍曹溶生平简介的书籍中,都提到了曹溶的生...

  • 遏必隆简介 清朝时期,康熙皇帝的辅政大臣遏制了隆生
  • 遏必隆(?-1673年),牛虎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后金开国五大臣之额也是第十六子。顺治十八年(1661年),与索尼、鳌拜、苏克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