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阵法是古代战争中不可或缺的作战形式。所谓行军布阵,行军是指军队进入战区的状态,布阵是到达战区后的作战状态。
[img]800062[/img]
在中国电影史上,电影《赤壁》用了大量的空间来描述古代阵法作战,这在中国电影史上是非常罕见的。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不是街头混混斗殴,大家都拿着刀枪冲上去砍杀,人多势众下手狠毒就能赢。在战争中,为了充分发挥各种武器的优势,双方必须组成战斗阵列。说白了,一大群人如何更有效地发挥自己武器的特长杀死敌人,好的阵列往往可以寡敌。本文将揭开赤壁中阵法的作用。
古人的阵列非常精致。一般来说,阵列主要考虑以下因素:指挥官的位置;阵列中武器的布置和分布;如何匹配各种兵种的行驶速度差异;阵列的地形是否有利于军队的发展;敌人的武器、武器和训练程度。
指挥官通常需要处于一个容易观察指挥但不容易受到攻击的位置。例如,如果是圆阵,指挥官应该在中心环顾四周,并得到足够的保护。不能肉搏的兵种,如弓箭手、火枪手,必须受到其他步兵的保护,如长矛手。在行进过程中,阵型的要求必须是各分队能够相互掩护,而且不能相互阻碍。比如骑兵往往在主阵两翼行进,一旦需要进入攻击状态,骑兵队就不会被前面的步兵挡住。不同的队形要有不同的阵法配合,而对付不同的兵种也要使用相应的阵法。
训练有素的军队的标志是熟练的阵型。孙子兵法中强调的六如(疾如风,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霆),其实是阵法练习的最高境界。强大的军队不仅要能够整齐地安排阵型,还要在行军时保持阵型不混乱。当面对强大的敌人冲锋时,阵型不会分散,当攻击敌人时,阵型会很快,但阵型并不稀疏。面对不同的敌情和地形,阵型可以快速变化。有这样的条件才是真正的精兵力量。
[img]800063.jpg' />[img]800064[/img]
锥形阵
锥形阵是一种古老的阵法。在最早出土的关于阵法的书《孙斌兵法》中,有锥形阵法的记录,孙斌将其列为十阵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种阵法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事实证明,锥形阵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冲锋阵法。
根据兵书记载,锥形阵是一种前锋如锥的战斗队形。要使用这种阵型,前锋必须锋锋利、快速、强大、有力,以便通过精锐的前锋在狭窄的前面攻击敌人,突破和分裂敌人的阵型,扩大两翼的结果。这是一种强制性的攻击阵型。非勇敢的将军和精锐的进攻部队无法使用。
[img]800065[/img]
在影片《赤壁》中,曹军骑兵部队采用锥形冲锋阵,指挥官往往处于阵的前列,适合勇敢的战将带领下属冲锋。
雁行阵
雁行阵也是《孙膑兵法》中出现的阵法,诸葛亮在《赤壁》中说阵法过时并非不合理。顾名思义,雁行阵是模仿大雁飞行编队的阵法,一直是骑兵和步兵都可以应用的战斗队形。骑兵的雁行阵主要用于快速攻击敌人两翼的弱点,而步兵往往用雁行阵来抑制敌人的积极冲击。首先用横阵面对敌人的冲锋面,迅速展开雁行阵。这样,敌人的冲锋就会夹在雁行阵的两翼中间,同时受到两侧的攻击。对付骑兵的锥形阵非常有效。
[img]800066[/img]
除了软化敌人的锋锐外,雁行阵还可以对敌人形成两侧的攻击面,这对射击武器的发挥非常有利。任何进入雁行阵夹击范围的敌人都会同时遭遇两面火力的交叉射击,几乎可以说是必死的。在现代战争中,机枪的部署是一个典型的雁行阵,步枪手通常在阵地前面,至少两支机枪部署在敌人进攻路线的两侧。这样,任何进入机枪射程的敌人都会被机枪的火力削弱,就像割小麦一样。
除了地面应用,雁行阵也用于海战。在甲午海战中,北洋水手对阵日本联合舰队的队形是角雁行阵,试图充分发挥铁甲舰的远程火力歼灭敌人,但由于训练水平和指挥能力远低于日本军队的最终失败。
[img]800067[/img]
雁行阵最大的问题是两军之间没有结合部,对指挥协调能力要求很高。而且后方根本无法保护,一旦被前后攻击,无疑会被打败,在战场上也不广泛使用。
八卦阵
在《赤壁》中,诸葛亮布置的八卦阵是古代著名的阵法之一。在电影中,诸葛亮说八卦阵是一种古老的阵法,这与历史不符。事实上,八卦阵是诸葛亮自己创造的,他在赤壁还没有发明这种阵法。据史料记载,八卦阵是诸葛亮根据蜀国军队的特点,在蜀国政权建立后创立的一种新的阵法。这种阵法在唐代已经消失了。
古人怎么打[群架]?:三国时期阵法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