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简介假道伐郭说的是什么?

春秋时期,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和郭,这两个国家就像唇齿相依,互相帮助,晋如攻虞,郭会出兵救援;晋若攻郭,虞也会出兵帮忙。因此,晋献公非常焦虑。

[img]798367[/img]

假道伐郭地缘图

荀息大臣向晋献公献上了一个计划,他说,要想占领这两个国家,就必须离开他们,让他们互不支持。虞国君贪得无厌,我们正能投其所好。他建议晋献公拿出心爱的两件宝物,屈产良马,垂棘之壁,送给虞公。晋献公对这两件宝物极其罕见,因此极其不情愿,荀息说:大王放心,只是让他暂时保管,等于灭了虞国,一定要归还原物。因此,献公依计而行。虞公得到良马美璧,非常欣喜,却不知亡国之灾正悄然而至。

晋国故意在晋、郭边境制造事故,找借口伐郭。晋国要求虞国借道让晋国伐郭,虞公得到晋国的好处,不得不同意。虞国大臣宫之奇一再劝说虞公,这件事做不到。两国,唇齿相依,唇齿相依,唇齿相寒,晋国不会放过虞国。于公说,良禽选择郁郁葱葱的植被栖息。为什么我不把强大的晋国交朋友,而是担心小郭国的兴衰?

晋军通过虞国道路攻打郭国,迅速取得胜利。班师回国时,把劫劫劫的财产分了很多给虞公。虞公更是大喜过望。晋军将领里克说,他不能带兵回国,暂时驻扎在虞国京城附近。虞公毫不怀疑。几天后,晋献公亲率军前往,虞公出城迎接。余公前去打猎献公约。过了一会儿,只见京城起火。虞公赶到城外时,京城已被晋军里应外合强占。晋国轻而易举地摧毁了虞国。

假道伐郭怎么读?

假道伐郭这个成语故事讲述了晋国借道虞国,灭亡郭国,然后转枪头将虞国也尽收囊中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发音是:jiǎ dào fá guó。

[img]798368[/img]

假道伐郭战争图片

道就是借路的意思。伐木意味着占领。郭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在军事上,它的意思是先用A作为跳板来消灭B。达到目的后,回头和A一起消灭,或者以借口为名向对方借道消灭对方。

春秋时期,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和郭,这两个国家就像唇齿相依,互相帮助,晋如攻虞,郭会出兵救援;晋若攻郭,虞也会出兵帮忙。因此,晋献公非常焦虑。

荀息大臣向晋献公献上了一个计划,他说,要想占领这两个国家,就必须离开他们,让他们互不支持。虞国君贪得无厌,我们正能投其所好。晋国故意在晋国边境制造麻烦,找借口砍伐。晋国要求虞国借道让晋国伐郭,虞公得到晋国的好处,不得不同意。晋军通过虞国道路攻打郭国,迅速取得胜利。班师回国时,晋献公亲率大军前往,虞公出城迎接。此时,京城已被晋军里应外合强占。晋国轻而易举地摧毁了虞国。

假道伐郭是什么意思?

假道意味着借用道路。伐木意味着占领。郭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在军事上,它的意思是先用A作为跳板来消灭B。达到目的后,回头和A一起消灭,或者以借口为名向对方借道来消灭对方的现实。

[img]798369[/img]

《三十六计》假道伐郭

这个典故来源于晋国借道虞国,灭亡郭国,然后转枪头将虞国尽收囊,这样的战略被收录到《三十六计》中,成为第二十四计。其中包含的概念是敌我两国之间的小国。当被敌人武力胁迫时,一方往往以出兵援助的姿态渗透力量。当然,对于处于裂缝中的小国来说,只用甜言蜜语是不会得到信任的。一方往往以“保护”的名义迅速进军,控制局势,失去自主权。然后乘机突然攻击,就可以轻松取胜。

在中国军事历史上,假道伐郭的案例很多,比如借道伐蜀:战国时期,秦惠王觊觎蜀国的财富,想派兵攻打。然而,秦将对蜀国的道路了解不多。张毅计划制作五头石牛,在牛尾下镶嵌黄金,并由他的儿子张若护送给朱国。朱侯高兴地承诺帮助秦国借道伐蜀,张若去朱蜀边界向人们宣传。当时,年轻而充满活力的蜀王决定征服朱,建立另一个新的朱侯。他要求五组劳动者在限期内挖掘从蜀国到朱国的道路,以便迅速派兵打击越来越不听话的朱国。蜀道竣工后,朱侯迅速邀请张若回秦国求秦王出兵救援。蜀王杜芦也派使者与秦结盟,目的是不希望秦干涉朱政。但狡猾的秦惠王嬴思收到二国礼物后,便派张仪、张若、司马错率队攻打蜀国。朱侯为表示诚意大开城门,秦兵蜂拥而入石牛道,蜀、朱两国同年灭亡。朱侯可能不记得春秋时期“假道伐郭”的故事了。

假道伐郭和反客为主的区别

假道伐郭主要是《三十六计》中的军事战略,但其内涵却大相径庭。假道伐郭讲述的战国时期的军事故事,以反客为主的故事背景在东汉末年。

[img]798370[/img]

战争图片

东汉末年,袁绍积蓄实力,想统一北方。但军队的粮草问题束缚了他的手脚。当时,袁绍的盟友韩馥坐在冀州,有“天下粮仓”,经常帮助袁绍。袁绍百便向韩馥的粮仓伸出黑手,以实现自己的政治利益。袁绍利用公孙赞对冀州垂涎已久,因此挑衅其攻打冀州。另一方面,袁绍暗中通知韩馥,公孙瓒打算攻城,他愿意帮他一臂之力,于是让韩馥把他的人马放进蓟州。进城后,袁绍偷偷地把自己的亲信一个个放在冀州的重要位置上,这样,韩馥就被架空了。韩馥见大势已去,为防遇害,只好一个人逃走。“反客为主”是指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比喻变被动为主动。袁绍用这种方式夺取了冀州。

假道伐郭是指先用A做跳板,消灭B,达到目的后,回头连A一起消灭,或以借口向对方借道为名消灭对方的事实。这个典故来源于晋国借道虞国,灭亡郭国,然后转枪头将虞国尽收囊,这样的战略被收录到《三十六计》中,成为第二十四计。其中包含的概念是敌我两国之间的小国。当被敌人武力胁迫时,一方往往以出兵援助的姿态渗透力量。当然,对于处于裂缝中的小国来说,只用甜言蜜语是不会得到信任的。一方往往以“保护”的名义迅速进军,控制局势,失去自主权。然后乘机突然攻击,就可以轻松取胜。


简介假道伐郭说的是什么?简介假道伐郭说的是什么?


  •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假道伐郭简介,它来自哪个典故?
  • 两者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①。困,有言不信②。 【注释】 ①在两者之间,敌人威胁要服从,我假以势:假,借。这句话意味着...

  • 假道伐郭怎么读? 假道伐郭和反客为主的区别
  • 假道伐郭这个成语故事讲述了晋国借道虞国,灭亡郭国,然后转枪头将虞国也尽收囊中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发音是:jiǎ dào fá guó...

  • 假道伐郭的故事介绍 假道伐郭是什么意思?
  • 春秋时期,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和郭,这两个国家就像唇齿相依,互相帮助,晋如攻虞,郭会出兵救援;晋若攻郭,虞也会...

  • 三十六计故事全集:第二十四计假道伐郭
  • 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 两者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①。困,有言不信②。 【注释】 两者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假,借。句子...

  • 解密:为什么晋国在假道伐郭之战中取得成功?
  • 晋军的胜利在于它能做到“必胜之兵必隐”,巧妙地用借道的假象掩盖自己 攻灭郭、虞的真实尝试。“兵不厌诈”,晋国君臣深知奥秘,...

  • 假道伐郭之战经过:晋国军队是如何一举灭两国的?
  • 春秋初年,晋国诱骗虞国借道,一石双鸟,先后攻灭郭、虞两个小国。 然而,晋国要顺利实现这一目标并不那么容易。虽然郭和于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