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中经常有皇帝出家当僧的情节,尤其是清宫戏。据说清顺治皇帝在五台山出家,成为清宫四大疑案之一。再往前看,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经是和尚。更不用说历代崇拜佛教的皇帝了。然而,一般来说,汉代佛教。藏传佛教寺庙出家的皇帝有吗?
翻翻历史书,真的,历史还很早。这个人是南宋末代皇帝赵显。
[img]794172[/img]
赵显的人生经历也很坎坷。他年幼登基,不到三年,就换朝了。七岁的赵显在母亲全太后的陪同下,向元世祖忽必烈递了降表。忽必烈对他很好,封他为英国公,领田庄360顷,先是住在元大都,后来搬到都开平。但对于新朝皇帝来说,留住前朝皇帝毕竟不是一件踏实的事情。因此,忽必烈又命令他剃须出家。哪里出家?遥远的西藏,终点是萨迦寺。赵显今年19岁。
对于这段历史,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提到:“(忽必烈)命令南宋在杭州降元的小皇帝和他的母亲一起去西藏学习喇嘛教。虽然未来的下落不见经传,但历史学家对这段记录提出了好奇心:如果这个年轻的老祖先退位了,仍然有死宋遗臣的爱,从此成为宗教领袖,回头祝福异族入主之子。但是我们不知道这个故事的下面。”
这位历史学家的无心话语让一位藏族学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世纪60年代,王尧读完这段历史后,花了很多时间在藏族历史书籍中打捞。故事的“下面”是这样的:
赵显在萨迦寺住了很多年,精通藏语和梵语,成为当时著名的译者。法名“合尊”,合尊法宝,合尊大师。藏语的本义是指天神家族的出家人,即皇家僧侣。至于黄仁宇设想的宗教领袖,藏文史籍说他是萨迦寺的总统。许多藏文史籍,如《红史》、《青史》、《新红史》、《圣人喜宴》、《如意宝树史》等都提到了他。后两本书还将他列入藏传佛教后宏期智者和大译师名录。
[img]794173[/img]
从这个角度来看,赵显到萨迦寺后,专心研究佛法,也是一代高僧。
但即使在佛教圣地,赵贤也未能逃脱悲惨的命运。中原的《元史》没有记载赵贤为什么死,什么时候死。然而,藏文史书《汉藏史》中提到了原因:英宗皇帝听了布算师的说法,“西方僧侣将反叛并夺取王位”,并派人巡逻。果然,从者如云,包围着合尊大师。因此,英宗皇帝将其斩首,以消除未来的麻烦。
也有人说赵贤因诗被罪。“给林和靖留言,梅花开了多少次?黄金观众,没有回家!”多年前的这首旧诗,几十年后被举报,被认为是“讽刺江南人心”,赵贤为此付出了生命代价。
这看起来比现在的狗血历史剧要精彩得多。开国皇帝仍然有思想留住他在这个世界上,但后代可能不这么认为。即使他离中原很多年了,即使他是和尚,他也致力于佛教。
据《佛陀历代通载》记载,英宗至治三年(1323年),英国公和尊死于河西。据说合尊大师被杀时“出白血”。藏传说,死者被冤枉,血是白色的。书上记载,他临刑前也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想反叛,但我被杀了。愿我下辈子赢得这个蒙古王位!”
[img]794174[/img]
然而,这个故事还没有结束。据说赵贤被冤死后,英宗后悔拿出内库黄金,请儒僧抄经书。不幸的是,杀害合尊大师的英宗皇帝没有得到一个好的结局。在位仅三年,他就被他的大臣杀害,年仅21岁。
据藏族历史记载,赵显死后转世为大明皇帝,即朱元璋,确实夺得了皇位。也有人说元顺皇帝是赵显的儿子。从元末开始,有不同的意见,这已经成为一个历史公案。就连后来的钱谦益、王国维等文坛也参与其中。
正历史留下了许多空白,才有了后人如此多彩的诠释。前少年皇帝是如何在萨迦寺度过几十年,成为一代高僧的?元朝的历史是如何变幻莫测的,让年轻的皇帝动起了杀念,连出家为僧的前朝皇帝都不放过?英宗派出的人是如何穿越千山万水找到和尚合尊大师并杀死他们的?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如果把赵显的一生拍成历史剧,应该不逊色于目前很多热播电视剧。
历史上总是有不同的观点,但亡国之君赵贤在雪域高原上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根据专家学者的研究,至少有两部来自合尊翻译的电影,《百法明门论》和《因明入正理论》,后者对因明学有着深刻的敬业精神。我认为这不会浪费他流离失所的生命。
曾经的少年皇帝在萨迦寺度过了几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