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卢承庆简介中提到:卢承庆,表为子余,名为幽忧子,是幽州范阳人。卢承庆出生于公元595年,死于公元670年,享年76岁。他袭击了父亲的头衔,被命名为范阳定公。他是唐朝的大臣,在高宗时期担任首相。他的妻子是范氏,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景左和二儿子景宇。
[img]793899[/img]
卢承庆画像(网络图)
卢承庆的祖父卢思道是隋朝的一名重要官员。他的父亲卢赤松和李渊是旧知识。李渊起兵反隋时期,以李渊的名义成为他的工作人员。李渊建立唐朝后,卢赤松被授予范阳县公称号。他死后,卢承庆继承了父亲的头衔。唐太宗初期,卢承庆参军秦州。他因熟悉政府事务和良好表现而受到唐太宗的赞扬。然后,他让他担任学校军事部门的侍郎。后来,他先后担任永州别驾、尚书左函。
公元649年,由于朝臣楚遂良的诬陷,卢承庆被贬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随后被贬为简州司马。第二年,卢承庆转为洪州长史,高宗临幸汝州时被封为汝州刺史。不久之后,陆承庆被召回首都,让他担任光禄卿一职。公元659年,卢承庆被授予参知政事称号,实际上是宰相。但在公元660年,卢承庆因政务处理不当被罢免,贬为润州刺史。后升为雍州长史,被授予银青光禄博士。公元669年,卢承庆出任刑部尚书,不久就告老归乡,高宗给了他金紫光禄医生的头衔。第二年,卢承庆去世,被追赠为幽州都督,死后的头衔是“定”。成语“宠辱不惊”的典故今天就来自卢承庆。
卢承庆的评价
古幽州范阳人卢承庆出生于隋文帝。卢承庆才华横溢,年轻时继承了父亲的头衔。那么卢承庆在历史上的评价是什么呢?
[img]793900[/img]
卢承庆画像(网络图)
卢承庆的评价可分为三个领域,一是政治上,二是生活上,三是创造成语“宠辱不惊”。
政治上,卢承庆年轻时优雅英俊,谦虚有礼,博闻强识,年轻时攻爵,方得赏识。唐太宗时期任秦州参军,有一次入朝上奏,非常熟悉河西的军情,对答如流,受到太宗的称赞。不久,卢承庆被提升为考官外郎。当他担任民部侍郎时,卢承庆对历代户口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比较。太宗称赞他出色的表现,并让他担任检校兵部侍郎。公元657年,卢承庆作为唐代代表被派往西突厥,分别划分了两位效忠唐朝的突厥王子,并与两位王子一起给予各部落领导官员奖励,稳定了部落内部纠纷,加强了唐代与突厥的友好关系。
在生活中,卢承庆提倡节俭。临死时,他委托儿子不要铺张大意地举行葬礼,不要牺牲和纪念。他可以用陶器陪葬,棺材是木制的,不需要奢华。这些细节体现了卢承庆以身作则、朴实节俭的品质。
现在经常使用的成语“不惊讶”来自卢承庆。原来,当卢承庆担任考官时,他一次又一次地修改了一名候选人的评估,但候选人并没有表现出他的喜悦。卢承庆被评为“不惊讶,通过考试”,因此有“不惊讶”一词,这表明卢承庆可以肯定他人的优势,欣赏人才。
唐朝著名宰相卢承庆对历史上的评价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