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朱元璋杀胡唯庸蓝玉是怎么回事? 不全是冤案吗?

经过相当长时间的“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局面,历史突然“火”起来。越来越多的讲史节目出现在电视上,书店里摆满了各种历史书籍,真的让人觉得“突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然而,无论如何,只要“火”,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是不可避免的。当然,“火”起来的历史读物也逃不掉这一规律。东拼西凑,草率成篇,搜奇猎艳,耸人听闻,信口雌黄,任意褒贬,甚至经常出现“关公战秦琼”式的硬伤。

[img]793434[/img]

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历史阅读热潮,职业历史工作者表现出不同的态度。有的“卧看潮生三山外”,对这种现象漠不关心,埋头做自己的知识;有的“黄鹤楼上翻船”,收拾学术明星的错误,作为饭后的谈资;有的“到中流击水”,把自己多年的研究经验转化为雅俗共赏的文字,为读者提供一些真实可靠的知识。

陈梧桐先生在创作流行的历史书籍方面取得了可喜可敬的成就。陈先生长期从事历史研究,在明史和中国民族关系史上有着深厚的造诣。特别是朱元璋研究了著名的学术林,先后出版了各种学术专业。陈先生在致力于学习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历史知识的普及和传播。2007年11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他与彭勇先生合作撰写的《明史十讲》,广受好评。2008年1月,他独自写的《自从朱皇帝出来》也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在《明史十讲》的“后记”中,陈先生写了这样一段话,阐述了写这本书的原因:

明朝有277年的历史,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许多突出的成就,尤其是在明末,呈现出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曙光。但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在普通人眼里,明朝几乎成了专制、黑暗、残酷的代名词,其评价不如元清。打开电视,反映明朝历史的电视剧要么是君主残忍,要么是厂卫霸道,黑暗;反映清朝历史的电视剧要么是君主的智慧和圣明,要么是大臣们努力工作,有前途。因此,当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吕健先生让我写这本书时,尽管他手头有很多工作,但他还是同意了。在我看来,明史研究者有义务以讲座的形式向读者介绍自己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传播正确的明史知识。

这段话也完全适用于《自从朱皇帝出来》。由此可见,陈先生暂时抛开了繁重的研究工作,致力于写流行书籍,纯粹是出于历史学家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可以说,《明史十讲》的目的是廓清笼罩在明朝的迷雾和谬误,告诉读者一个真正的明朝;《自从朱皇帝出来以来》的目的是廓清笼罩在明朝开国皇帝身上的迷雾和谬误,告诉读者一个真正的朱元璋。

[img]793435[/img]

《自从朱皇帝出来》的开头,就是澄清一个广为流传的误解。元朝时期,平民生子,常以父母年龄相加的名义。父亲24岁,母亲22岁,生孩子就是四六岁;父亲23岁,母亲22岁,生孩子就是四五岁,等等。朱元璋幼名重八,有人理所当然地认为“重八”就是“八八”,也是以父母年龄加起来命名的。查朱元璋出生时,父亲48岁,母亲43岁,年龄相加91岁,与“重八”完全不合。事实上,元朝还有另一种常见的命名方式,即以行第为名。朱元璋有四个堂兄,分别叫重一、重二、重三、重五,三个堂兄分别叫重四、重六、重七,他排名第八,所以名重八,与父母的年龄无关。

书中有很多类似的破疑解惑。比如一首《凤阳歌》在民间流传了很久。: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朱皇帝出来后,十年倒有九年荒。许多人不知道,把凤阳人民的苦难完全归咎于朱元璋。陈先生分析了《凤阳歌》的时代背景,指出这实际上是花鼓艺术家为了发泄对清朝统治者的不满而诅咒当朝统治者。”歌词中的“朱皇帝”只是清朝爱新觉罗皇帝的同义词,指的是桑树和槐树。”另一个例子是,在明朝的野史中,记载了许多明初的文字狱,其中许多纯粹是虚假的,但在民间长期传播中,许多历史学家也相信这是真的。虽然一些学者试图区分他们的错误,但毕竟,很难挽救虚假传播的风。陈先生梳理了相关资料,吸收了前人的成果,让陈野史仓乘之不可盲目相信,求真之心令人钦佩。

[img]793436[/img]

陈先生作为朱元璋研究的权威专家,对洪武年间的许多重大问题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例如,关于胡唯庸案,自明朝以来,众说纷纭,许多人认为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冤假错案。经过对相关史料的梳理调查,陈先生认为“就整个案件而言,是真是假,有真有假”。具体来说,胡卫庸“不仅在经济上贪污受贿,而且在政治上拉帮结派,打击异己,霸气十足,擅长推翻指挥官,隐藏在自己不利的奏章中,侵犯了皇权,最终发展到规划谋反。他的被杀是罪有应得,罪有应得。”;但胡案发生后,朱元璋“借此机会扩大,‘余党连坐’,这些被株连的‘余党’有的是冤死鬼。此后,他频频升级罪名,打击一些傲慢霸道的英雄,这些纯粹是冤假错案”。

蓝玉案与胡唯庸案并列,也被许多人视为一大冤狱。已故明史专家吕景林先生曾发表过《蓝玉党案考》一文,列举了“蓝玉案是完全假案”的一些理由。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犯罪分子供认蓝玉计划在皇帝耕地之日谋反,这是不可能的。虽然耕地是在仲春二月,但具体日期由钦天监临时选择,皇帝不一定亲自去。因此,“大多数人不可能早点知道享受农田的日期,也不可能预测朱元璋今年是否会耕地。”。陈先生指出,这些原因实际上经不起推敲。“耕地的具体日期虽然由钦天监选定,但绝不是临时决定,而是提前一段时间选定。耕地不是皇帝本人或委派代理官员的个人行动,而是涉及到大量百官齐宿的集体行动。”蓝玉“作为必须参加耕地的三公之一,他事先知道耕地的日期定在2月15日。一点也不奇怪。陈先生认为蓝玉谋反的事实是确凿的,“但大规模的杀戮必然会导致大量的冤狱”。

[img]793437[/img]

许多人认为明清是历史学界内外关闭锁国的时代。陈先生提醒读者,“明朝海禁与清朝海禁有本质区别。前者是政府垄断海外贸易的政策,后者是真正的闭关锁国政策。”。他警告说:“历史上有一些相似的东西,但内涵和本质并不一定相同。在研究历史时,我们不仅要观察它的形状,还要观察它的神,通过现象把握本质。否则,就会上当受骗,得出错误的结论。“这是陈先生的经历,也是所有研究历史的人都应该引以为训的重要原则。

陈先生长期沉浸在朱元璋的研究中,对朱元璋的言行、是非功过清楚。虽然他对一些流行书籍妖魔化朱元璋、脸谱化的做法深感不满,但他从不矫枉过正,为朱元璋的曲意辩护,涂脂抹粉。在充分肯定朱元璋历史成就的同时,他还花了大量的笔墨来介绍和分析朱元璋的政策失误和性格缺陷。他写这本书的唯一目的是告诉读者一个真正的朱元璋。陈先生说:“任何历史作品,无论其表现形式如何,无论是学术作品还是流行书籍,都应该真正反映历史的面貌,揭示其丰富的内涵。否则,戏说历史,真假混淆,无助于人们了解历史,得到有益的启示。所以历史作品要写得好看,写得真实。真理是历史作品生活的地方。“这是陈先生一直坚持的原则,也是所有历史学家都应该坚持的原则。


朱元璋杀胡唯庸蓝玉是怎么回事? 不全是冤案吗?朱元璋杀胡唯庸蓝玉是怎么回事? 不全是冤案吗?

,,

  • 明仁宗朱高炽是怎样登基称帝的?朱高炽简介
  •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65岁的朱棣在北征返京的途中病逝,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为了避免朱高煦、朱高燧趁机作乱,...

  • 朱元璋打败陈友谅之后又是怎么消灭张士诚的
  • 张士诚早年贩卖私盐为业,元末发动盐徒起义,于1354年在高邮称诚王,建国号为周,建元天佑,1356年,建都平江,消灭陈友谅后...

  • 揭秘:明朝真正让朱允炆失去江山的人是谁?
  • 说到方孝茹,我们会立刻想到一个词——忠臣。作为建文帝的得力助手,他为建文帝的失败做出了巨大贡献。是的,作为一个资深儒家...

  • 揭开朱元璋的吃口 小时候挨家挨户讨豆腐吃
  • 朱元璋和“珍珠玉白玉汤”的故事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名字。有点不同的是,在著名相声演员刘宝瑞的单口版中,他在去世的路...

  • 开国皇帝朱元璋从微末开始 亲手给死贪婪的女婿!
  • 一、疾恶如仇,执法如山 朱元璋是一个有爱有恨的人。从他惩治腐败官员的法律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腐败官员的怨恨:一旦...

  • 朱元璋想把朱迪当皇储吗?事实上,它在历史书上是手脚的
  • 朱标死后,在大臣们的劝说下,悲痛欲绝的朱元璋稍微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开始重新考虑皇位继承人的问题。据明成祖朱迪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