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举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个状元不容易。但是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六个状元”,就是县考、府考、院考、乡考、会试、殿考都是第一名,真的是超级校长。
[img]791302[/img]
黄观石像
27岁的黄观是中等状元
公元1390年,黄观、兰伯、尚宾以贡生入太学。同年8月,他在南京参加了乡试,中解元,次年3月参加了会议。今年4月,黄观复参加了明太祖朱元璋亲发的宫试。
在策略理论中,他强烈主张“屯兵塞上,耕而守,来则拒之,去则防之,中国无扰,边境无虞”,深受朱元璋的赞赏,拿殿试一甲第一,授翰林院修编,时人称赞他“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黄观从小勤奋好学,治学严谨,注重时间理论。这六次考试一次完成,他在这么小的时候就成了状元。
九族状元受到了惩罚
公元1399年,建文皇帝朱允炆改革旧制,黄观任右侍中,参加重要国事奏议。当时,燕王朱迪依靠他的叔叔,傲慢而不崇拜他的皇帝。朝廷的大臣们害怕朱迪的权力,不敢说话。只有黄观当面反驳朱迪:“虎拜朝天,殿上君臣之礼;龙颜垂地,宫中叙叔侄之情”。这时,朱迪恨黄观。
[img]791303[/img]
朱棣的画像
建文四年后,朱棣发动靖难之战,起兵攻打建文帝,并公布了“文职奸臣”名单,黄观排名第六。当时,黄观正在督促长江上游各地赴援。当船到达安庆下游罗刹集时,他得知燕王朱迪已经到位,知道大势所趋,于是他站在船头,穿上朝服,向东方敬拜,投入河流自杀。即便如此,朱棣的愤怒也没有消失,黄观九族受到惩罚,亲友受到监禁,有100多名降级驻军。直到万历皇帝,公元1596年,黄观才得到昭雪,补“文贞”。
分析六首状元黄观超级学霸投湖自尽的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