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讲讲黄观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该制度有效地打破了士族门阀垄断朝廷的局面。它是封建社会时期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无数来自中下层的人改变了自己的生活;然而,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并不容易。毕竟,世界上仍然有数百万士兵。因此,只有几百人被录取,这表明比例很低。
其中,最突出的是高中冠军。纵观历史,更不用说赢得冠军的人有很大的前途,但在当时,他们绝对是突出的人物;科举制度已经实施了大约1300年,大约有592名冠军诞生了;但你认为冠军是最高荣誉吗?显然不是。我觉得应该有人听说过“连中三元”。所谓“连中三元”,是指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历史上只有18人。
当然,你认为“连中三元”是科举考试中最高的荣耀吗?那你就太小看世界人了。在“连中三元”之上,还有一个“六首状元”。这是什么意思?是县考、府考、院考、乡考、会考、殿考都是第一名;基本上,考中状元的就算是妖,能“连中三元”的就是绝世妖。什么是“六首状元”?
[img]268004[/img]
历史上,有两位“六头状元”,分别是明初的黄观和清乾隆时期的钱。但是,如果要比较这两个人,黄观比钱更邪恶。黄观27岁时已经是高中状元,期间都是一次;钱奇47岁时才获得状元。乡试期间,他六次失败。他说黄观比钱观更邪恶,堪称科举史上的最后传奇。
很多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黄观在27岁时成为状元,仍然是“六首状元”,为什么他在历史上不知名?事实上,黄观在历史上几乎不出名,这与他一生的经历有关。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科举考试史上的最终传说。
据记载,在殿试期间,朱元璋亲自提出了一些问题,而黄观在策论中强烈主张“屯兵塞上,耕而守,来则拒之,去则防之,中国无扰,边境无虞”。这是什么意思?明朝时,这叫“屯兵制”,后世又叫“建兵团”;当然,这不是黄观原创的。这一制度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当时曹操实行了“屯兵制”。
这个制度并不少见,但黄观的策略能得到朱元璋的高度赞赏,当然也有其独特之处。中等状元后,黄观被授予翰林院修建,五年后晋升为礼部右侍郎(正三品)。你知道,黄观当时才32岁!建文帝朱允文继位后,他改变了旧制度,黄观被任命为右侍,参加了重要的国事演出。
[img]268005[/img]
当时,燕王朱迪依靠皇帝的叔叔,军事力量强大,军事成就突出,态度傲慢,进入王朝不崇拜建文皇帝朱云文;朝鲜大臣们害怕他们的权力,沉默,但黄观敢面对面地反驳朱迪,黄观愤怒地谴责朱迪说:“虎崇拜天空,皇帝和大臣的礼物;龙,宫殿叙述叔叔和侄子的感情”,这句话非常重,即使朱迪傲慢,但仍然必须给建文皇帝朱云文跪拜礼物。
但因此,燕王朱棣恨黄观;后来,朱棣在发动“靖难之战”时,公布了“文职奸臣”名单,黄观排名第六;朱棣进攻南京期间,黄观督促长江上游各地赴援。当船到达安庆下游罗刹集时,他得知建文帝朱云文已经去世,燕王朱棣已经到位,知道大势已去,于是他投河自杀,38岁。
虽然黄观投河自杀,但朱迪对黄观的愤怒并没有减少,而是更恨黄观;虽然他被黄观责骂,但他也知道黄观确实是一个有才华的人。如果黄观愿意投降他,他肯定会很受欢迎;然而,黄观宁愿投河自杀也不愿投降他,这让朱迪更加讨厌黄观,于是下令杀死黄观九族。黄观的亲戚和朋友被监禁,有100多名守卫。
27岁成为“六首状元”,32岁成为三品高官。黄观的未来绝对是光明的。如果没有“靖难之战”,入主中央成为首辅只是时间问题,想起来也不会太晚。不幸的是,当他38岁的时候,他在河里自杀了。既然朱迪下令惩罚他的九个家庭,并将他的名字从登记录中删除,剥去了他的头号名字,他当然会抹去黄观的很多信息;直到万历皇帝时期,黄观才能平反,并弥补了他的“文贞”,以表现他的才华和忠诚。
为什么被称为“六首状元”的明朝牛人会受到九族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