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开国将领李文忠因病去世。朱元璋去世后,亲自写了一篇悼词,并将其封为岐阳王。与武靖相称,他被授予太庙,使他在功臣庙中排名第三。
[img]790705[/img]
李文忠画像
1380年,明朝丞相因擅权、谋逆、不尊王法等罪名被明太祖处死,牵连众臣,对朝鲜人心慌意乱。李文忠非常担心,反复提出建议被搁置。李文忠担心杀害英雄的行为会导致人民心灵的丧失和政权的不稳定,所以他决定再次发言。
他整夜不眠地写奏章。天亮出门前,他告诉妻子要把孩子培养成人,长大后为国效力,准备死在这里。在朝中,朱元璋一看到奏折,脸色就变了,还没看完。看到愤怒,他站起来坐了下来。一方面,李文忠愤怒地斥责他胆大包天,但文忠并不害怕。他问皇帝,如果他杀了所有的大臣,将来谁能上战场?朱元璋生气三丈,命人把他拉下来,说要斩首,最后在皇后的说情下罢官留家。
李文忠在家革职后,1383年冬天生病。朱元璋亲自来看病,命令华云龙负责治疗。第二年,李文忠去世,享年46岁。朱元璋怀疑文忠被华云龙毒死,于是降职,流放家属,处死妻儿。
李文忠和明太祖之间不仅是血缘叔侄关系,也是战场上的君臣关系。李文忠受到高度重视,冷静知识渊博。他是朱元璋亲信中唯一一个有知识、有策略的人,也是朱元璋家族的最后一位亲戚。他在朱元璋的开国和建国方面取得了不可替代的巨大成就。
李文忠公书
《李文忠公全书》是晚清著名大臣李鸿章写的。李文忠公是李鸿章,文忠是他死后追封的号码,所以他被称为李文忠公。李鸿章的书主要是后人收集的奏折和公私函。
[img]790706[/img]
照片《李文忠公全书》
这本书最早是桐城吴汝纶写的。后来在这本书的基础上,加上了吴汝纶收集的大量未出版文稿、历史档案馆、复旦图书馆等地收藏的李鸿章文稿。、在大众眼中,江世荣的《捻军史料丛刊》等书籍汇编了《李文忠公全集》。
重新编写《李文忠公全书》的主要原因是这本书缺乏李鸿章的大量资料,吴汝纶的个人评价片面地引导了舆论。此外,吴汝纶在编写这本书时也删除了它,其中一些有篡改历史的痕迹。这样一来,这本书就不能成为人们对李鸿章的客观评价。最后,学者们觉得重新编写李鸿章的书。
至于编这本书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公正客观地评价李鸿章这个角色。在今天的人们中,对李鸿章的看法分为极端的两派。一所学校认为李鸿章是国家的重要官员,为国家努力工作,为国家和人民担忧;但另一所学校认为李鸿章是一个叛徒,慈禧和其他人都是路人。这两种相反意见的根本原因是《李文忠公全书》中对李鸿章签署马关条约的解释具有一定的个人色彩。
李文忠征北
李文忠于19岁跟随朱元璋四处作战,并取得了许多成就。李文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获得军事成就,帮助池州击败敌人,攻占四个县,占领建德、诸暨,招募王溥。
[img]790707[/img]
李文忠画像
1362年,苗兵叛乱,李文忠击退敌兵,稳定金华,夺取处州,守卫诸全、义乌、诸暨,打击全军,占领粮食、草和士兵。1366年,李文忠前往杭州遏制敌人,招募余杭守将,礼貌对待,把城市管理得井井有条。第二年,李文忠驻福建讨伐劫匪,平定江南地区。
1369年,李文忠开始讨伐北元之路,迫使元帝随着春天退位。春天去世后,他经常接管军队。太原告急忙去救援和击退元兵。李文忠命令军队在河边扎营,退出夜间抢劫的敌人。
第二年,李文忠带领军队服役兴和将军。元帝死后,他的儿子上位后潜逃。李文忠带领军队俘虏了元昭宗的后宫、将军和珍宝,并派兵追赶和服役了5万多人。李文忠一出来,就获得了大封。当他回到北京时,朱元璋亲自来到城门迎接他,并被提升为曹国公,享有世袭权。
1371年,李文忠奉命协助傅友德稳定四川,派兵修建新城驻守要塞后返回。第二年,李文忠作为副将领带兵到蒙古。这场战斗很艰难,旅程也不容易。双方持平,失去了几名将军,未能获得奖励。
1373年,李文忠带兵北攻,多方击退敌人,斩敌将领,擒元老臣,守卫边防。
1379年,李文忠建桃州卫,并上书求建龙首渠,是历史上第一条地下水渠。
傅友德和李文忠
明初,将军李文忠是英国公傅友德手下不可或缺的将军。明太祖朱元璋是他的叔叔。然而,诚实坦率的李文忠并没有因为侄子的特殊身份而受到与其他将军不同的待遇。他不仅在19岁时与傅友德南作战,而且因其卓越的战功和卓越的战略而得到了满朝文武的肯定。
[img]790708[/img]
李文忠画像
李文忠十二岁时,母亲去世,与父亲一起逃避战争。流离失所两年后,他终于在滁州遇到了他的叔叔朱元璋。当时,世界仍处于战争之中。作为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朱元璋正带领军队到处战斗,讨伐元朝的统治阶级。
朱元璋安排他进军,因为李文忠才华横溢,武术能够快速理解,有意培养他建功立业。起初,李文忠作为基层军官跟随常遇春出塞。常遇春死后,他与傅友德平定四川,因其勇敢善战、爱护下属而受到部长的喜爱。不久之后,傅友德以数万大军横扫北元,七战七捷,取得了无数生擒元朝贵族十二人、牛羊的辉煌成就。聪明勇敢的李文忠做出了巨大贡献。
据明朝历史经典记载,傅友德和李文忠不仅是军事作战中守望相助的好伙伴,而且在私人交往中也相当不错。他们经常一起谈论古今,甚至谈论国家事务,成为知己。
不幸的是,朱元璋称帝后,对早些时候为他平定天下的武将多有猜疑,先后迫害蓝玉、傅友德等人致死。
洪武十六年,李文忠愤怒地写信,劝朱元璋不要浪费时间杀功臣,否则国将就没有将军了。任性的朱元璋一怒之下罢官。不久,李文忠病逝,享年46岁。
揭秘李文忠死因之谜:是病死还是毒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