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的历史故事是众所周知的。这个历史故事讲述了春秋战争中吴国打败越国的传说。吴军把越王勾践包围在会稽山上,导致越王在绝望的情况下屈辱求和。从那以后,越国成了吴国的臣国,受到了吴国的控制。
[img]790555[/img]
越王勾践像奴隶一样在吴国宫服役三年,后来吴王免去了勾践的罪,让他回国。为了不忘亡国之痛,报仇雪恨,勾践在屋顶上挂了一个苦胆,无论是出去还是坐着还是站着,甚至吃饭睡觉,都要尝尝苦胆的味道来激发自己的斗志;他既不用床也不用床上用品。当他累的时候,他睡在硬柴堆积的“床”上锻炼他的肌肉和骨骼。越国最终摧毁了吴国,即勾践了十多年的磨练,并采取了各种有效措施。
但是历史上的越王勾践真的用卧薪和尝胆来激励和鼓励自己吗?首先,从历史经典的角度来看,《左传》和《国语》成书较早,记载的历史事实相对可信,因此具有更多的参考价值。然而,无论这两本历史书中的哪一本,在讲述勾践的生活故事时,都没有记录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行为。
此外,在《史记》中的《越王勾践世家》中,司马迁说:“吴既敌越,越王勾践反国,是苦心焦虑,敢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也尝胆。其中,越王勾践卧薪没有写。东汉时期,袁康、吴平作《越绝书》,赵烨作《吴越春秋》。虽然这两本书专门记录了吴越春秋时期的历史,但它们只是基于先秦时期的历史和小说家的荒谬想象。《绝书》中没有提到卧薪和尝胆;《吴越春秋》中的《勾践归国传》只说越王勾践“在户外悬胆,出入口品尝,不停口”,根本没有卧薪。从这个角度来看,越王尝胆最早出现在西汉的《史记》中;东汉史料中没有卧薪。
[img]790556[/img]
有人证实,北宋苏轼写的《拟孙权答曹操书》中的“卧薪尝胆”首次被用作成语。然而,苏轼起草这封信时,游戏性很强。信中的内容与勾践无关。相反,他想象孙权在三国平分世界时“坐薪尝胆”。南宋时期,吕祖谦曾在《左传奇》中谈到“坐薪尝胆”,但他谈到了吴王。
明代张溥在《春秋列国论》中也说“吴王即位,卧薪尝胆”。后来,在《左传事纬》和《诠史》两本书中,都说吴王夫差卧薪尝胆。但与此同时,南宋真德秀在《戊辰四月上殿奏札》中、在《古今纪要》和《黄氏日抄》两书中,黄震还说越王勾践曾卧薪尝胆。然而,在北宋的苏轼提出“卧薪尝胆”这个词后,从南宋到明朝,这件事是夫差还是勾践都没有结论。
[img]790557[/img]
明末,在传奇剧本《浣纱记》中,梁晨宇渲染了越王勾践的卧薪和尝胆。清初,吴乘权在《纲鉴易知录》中写道:“勾践叛国是劳其凝思,卧薪尝胆。”后来,明末作家冯梦龙在他的历史小说《东周国志》中多次提到勾践的卧薪尝胆故事。直到现在,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故事才广为流传。但它的真实性需要验证。
如果卧薪尝胆的故事是真的,为什么历史这么晚才有记载?如果是假的,它在民间广为流传,这两种说法都是有根据的。因此,它成为中国历史上另一个未解之谜。
皇帝勾践卧薪尝胆是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