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归归县,屈原故里景区屈原祠,军书宝剑峡战国时期悬棺葬展厅,悬棺上游客投入大量人民币。三峡悬棺是古代巴人的一种埋葬方式。古人死后,他们选择了河流沿岸悬崖的半腰部位置。一般来说,它离地面和悬崖顶约几十到100米。他们利用悬崖上的天然洞穴,或凿悬崖洞,将棺材放置、悬挂在洞内,或放置在嵌入孔洞的木桩上。这些棺材是由船的形状制成的,放置在悬崖上,也被称为船棺和岩棺。
[img]772375[/img]
中国的悬棺埋葬制度历史悠久。它的时代远远出现在中国商周时期。例如,福建武夷山上的船棺被科学地确定为3800年前的遗物,被认为是古代越南人的祖先所做的。江西贵溪的其他悬棺被指定为2000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遗物,其国家被指定为干越人和瓯越人。贵州松桃悬棺是1600年前的晋朝遗物,被视为濮人埋葬。
悬棺是中国古代一种奇怪的葬礼习俗。它曾分布在中国南方的许多地区。已知有台湾、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四川等13个省、区,也发现在东南亚和太平洋南部岛屿上。神奇的悬棺现象一直是中国名胜古迹的谜,一直受到中外学者的关注。
四川大宁河小三峡的岩棺是典型的悬棺遗迹。在“陡峭的山脉和危险的水”的小三峡之旅中,你可以看到第一个漆灰色的棺材在陡峭的棕色悬崖之间,当地人称之为“铁棺材”或“仙女棺材”。划船大宁河,抬头看着悬在云中的铁棺材,特别神秘。
[img]772376[/img]
大宁河的岩棺有多少?据有关单位调查,发现岩棺有7个,岩棺总数300多个,其中70多个保存完好。岩棺距河最低30米,最高500米以上,从岩顶下300米以上。这样一个“上不到天,下不到地”的悬棺是怎么放进去的?真让人困惑。
根据各地悬棺的现场观察,有三种解释:一种是栈道,即悬棺是通过平行桩孔和联桩铺设而设置的。二是下索说,人们在桩孔旁边发现了一个脚窝,就是用绳子把棺材从山顶挂下来。三是攀爬,即指靠近地面的棺材,可能是人工攀爬悬挂而成。大宁河小三峡的悬棺重达千斤,真的不容易把它放在悬崖洞里。至于用什么方法,有很多说法,但第二种说法更可信,即索说。
据巫山县志记载,古人死后。临江高山半助龛凿以葬。自山上悬索下枢,弥高者以为至孝。在过去,巫山地区的民间有这样一种说法,老人在没有死的时候,自己选择了一个洞穴作为埋葬地,命令年轻一代建造,死后可以及时埋葬。这些建造悬棺埋地的人,用“放虹”(即用绳子从山顶悬挂而下)的方法,进入岩洞做好基础。然后将棺村化为零,一块一块地挂下来,在洞穴中当场安装。待人死亡时,将尸体和随葬品分别用同样的“放虹”方法,悬挂下来,放在棺材里。巫山的一些地方仍然保留着生前预营墓地的习俗,这可能表明这种解释有一些可信的地方。
[img]772377[/img]
这种“彩虹”可以长300到500米。因为绳子是用葛麻和细条和皮条摩擦的,所以不容易磨损和被鸟类和野兽咬伤。巫山地区的农民大多用这种方法在岩壁上采药。过去,有些人认为悬棺里有金银财宝,所以他们“放彩虹”。当他们看到棺材里只有一具尸体和一些竹制器皿时,他们把它扔掉,破坏了许多悬棺。
悬棺是一种具有传奇色彩的葬俗,是中国重要的民族文化遗迹。为什么古人要把棺材悬在高山绝壁上,也是多年未解答的历史之谜。目前,对古人实施悬棺有几种解释:一种是借“高棺(官)”,使子孙后代显贵,另一种是保护祖先的尸体,防止人兽侵犯;另一种是实施悬棺的民族过着狩猎生活,住在山上,埋在山上。@ 关于悬棺历史的研究才刚刚开始,悬棺之谜有待全面揭开。
挂棺前堆满了纸币 揭开三峡悬棺千古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