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揭秘: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是骗局吗?

北宋有两个宰相,一个叫司马光,一个叫王安石。一个是保守派,另一个是改革派。

司马光从小就很聪明。年轻的时候,他的同伴不小心掉进了水箱。看到他要淹死了,司马光人体弱多病,救不了他。匆忙中,他搬了一块石头,砸碎了水箱,水流了出来,他的同伴得救了。“司马光砸缸”成了流传千古的美谈。他性格温柔,待人宽厚,甚至成为宰相。他也遵循旧法,秉承祖先制度,主张“无为而治”。他说话得体,穿着得体。他是一个谦虚的绅士。

[img]769697[/img]

网络配图

王安石从小读得很好,“名传里巷”,他老成持重,年纪轻轻就不苟言笑。少年得志,官运亨通。“严己律属”执掌朝廷大权。除了不爱洗澡,穿衣服也不讲究,经常头发蓬乱就去朝廷见天子,号令文武。按照当时的标准,他基本上是神经病。然而,皇帝非常欣赏他。虽然王安石是一个典型的“脏乱差”,但他仍然“善良”,成为当代首相,决心改革,实施“鞭”法,努力为宋朝征税,填补国库。

王安石的改革运动

神宗治平四年(1067年)继位,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为了摆脱宋朝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和辽西夏季的困境,西宁元年(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对”,即上书主张变法。第二年,他参与政治事务,主持变法。为指导变法的实施,设立了三司制定条例司,寻找一批支持变法的官员参与制定新法。

西宁三年(1070年)任中书门下平章事,同宰相,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新法,开始大规模改革运动。新法包括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军事上有置将法、保甲法、保马法等。同时,改革科举制度,培养新法人才。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主和豪华企业对农民的剥削,促进了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改善了国家财政状况,加强了军事力量。

王安石被列宁称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毛泽东也称赞“王安石最有价值的是他提出了“人言不足”的思想。(“人言不足”不是王安石等变法派提出来的,而是反对派对变法派的诽谤。原文中有三句类似的话:“命运不足,众言不足,祖先的法律不足”。王安石听到这句话后,觉得符合自己的变法主题,于是大加宣传。)

[img]769698[/img]

网络配图

为什么司马光坚决反对王安石的变化?

司马光出生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担任光州光山县长,所以他给他取名为“光”。七岁的时候,“像大人一样,听了《左氏春秋》,就能得到他的大目标”。从那以后,他“放不下书,直到不知道饥饿和寒冷”。司马光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就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他的志向是编写历史书,而不是政治。

22岁时,司马光中了进士甲科,从此步入仕途。但时间不长,他的父母相继去世,他不得不辞去官职,回家守葬。在丧葬的几年里,他充分了解了下层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况,阅读了许多历史书籍,仔细总结和评论了历史人物和事件,为今后编写《资治通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治平元年(1064年),他还修成了《历年图》一书,献给英宗皇帝,这其实就是《资治通鉴》的雏形。两年后,他在战国至秦八卷《通志》中写了一篇热爱历史的宋英宗,深受皇帝赞赏。可见司马光虽然从政。但他的主要精力在于书立说,而不是政治。但是,人在官场,身不由己。司马光一直在等待这样的机会来完成历史上的巨作。

公元1076年,英宗皇帝去世,19岁的王子赵旭继位,即宋神宗。神宗皇帝将在江宁担任知府的王安石调到中央朝廷担任翰林学士,成为皇帝周围的大臣。从那时起,王安石与同样是翰林学士的司马光关系越来越密切。他们经常一起喝酒写诗,谈论当前的政治。在八卦中,他们也有一些争论,但最终都笑了。

由此可见,司马光和王安石是友好的。虽然他们在政治观点上存在分歧和争议,但这对他们来说已经很常见了。别担心。特别是对司马光来说,他和王安石在政治观点上的差异只是一场争论。他永远不会成为政敌。司马光对政治不太感兴趣。

[img]769699[/img]

网络配图

今年冬天,神宗皇帝带领文武大臣到南方祭天。按照祖制,皇帝祭天结束,要遍赐金丝。但由于宋代多年发生自然灾害,国库空虚,宰相曾公亮等人建议免除金丝礼物。司马光和王安石当时都在场,司马光非常赞成宰相的意见。他说:“救灾节应该从主上和朝中贵官近臣开始。王安石听了说:“现在国家财力不足,不是奢侈,而是不善于理财。司马光在平时与王安石的闲聊中,就知道他有变法图强的志向,别人不知道他的话是什么意思,而司马光心里却很清楚。

在研究史书的过程中,司马光发现。几乎所有的朝代变法都以失败告终,尤其是范仲淹最近的“庆历新政”,几天前就去世了。他更反对王安石的变法,怕王安石重蹈覆辙,身败名裂。这时,耿直的司马光看到王安石当面驳斥自己,便与王安石发生了争执。这场争执和平时的争执没什么区别,区别在于这场争执只是在皇帝面前。看到这一点,神宗皇帝觉得很不体面,制止了他们的争执。

在与司马光发生争执后不久,王安石就把《本朝百年无事》递给了神宗皇帝。他在扎子中指出,北宋朝代墨守陈规。不思新变,流弊很严重。而农民的“坏于差役”,都是因为“其理财,大概是不可能的”。年轻的神宗皇帝也看到国家财政空虚,政治腐败,军事力量脆弱,早就想振作起来。扭转国家形势。看到王安石的笔记后,他欣喜若狂,立即召见王安石讨论变法。在神宗面前,王安石侃侃而谈。非常符合神宗心意。


揭秘: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是骗局吗?揭秘: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是骗局吗?


  • 北宋范镇活了多少岁?范镇和王安石变法有何关系
  • 范镇,字景仁,成都华阳人。早年和薛奎相识,得到了他的赏识,被聘为幕宾。之后薛奎入朝,把范镇也一起带到了京城。到了京城...

  • 苏轼和司马光强烈反对王安石的变法。怎么了
  • 北宋立国后,为了防止唐代等地方分离的形成,政府、财政和军事权力被分化,文人在政治上治国,在军事上追求保卫内外。 [img]3...

  • 王安石变法是好是坏?宋神宗死后,都城内外发生了什么事?
  • 虽然王安石变法的初衷是好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极端的情况,从变法开始,就遭到了许多朝野人士的反对,甚至大...

  • 宋代收集青唐的影响:促进王安石变法
  • 收集青唐的背景发生在北宋王安石改革期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改革后,王安石建议宋神宗收集青唐地区,以阻止西夏和吐蕃。青唐...

  • 张璋既是状元,又是名将 对张徽宗的评价很高
  • 看来很少有人听说过这个名字。也许很少有人知道这个词。请记住,阅读jié。 很少有人知道,但在宋代,人家却是风云人物。 《宋...

  • 为什么王安石的青苗法不继续下去? 没有持续的原因是什么?
  • 王安石执政后,于2069年8月(1069年9月21日)实施了《青苗法》,规定凡州县各民户可以在每年夏秋两收前向当地政府借现金或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