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瑜时代,孙权名义上是东吴之主,但在军队中,实际上最高的指挥官是周瑜。当孙权取代了他的兄弟孙策的权力时,人们的心浮动起来,江东感到不安。周瑜带领军队回到吴军参加葬礼,并在吴军驻扎了很长一段时间。对周瑜来说,这是为了保护孙权,捍卫孙权,但在孙权看来,他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傀儡,东吴之主,但依靠周瑜的支持。
[img]769730[/img]
当曹操率领军队征服江东时,张昭和其他人投降了。虽然一些将军主张战斗,但他们也犹豫了。他们不知道这是成功还是失败。然而,一旦周瑜回来,文臣和将军都去拜访周瑜,希望周瑜能用一句话来决定世界。在宫前会议上,周瑜慷慨激昂地抱怨曹的计划,孙权决心战斗。
而且在周瑜大败曹军之后,周郎威的名声更是传遍了全世界,甚至有传言说江东只知道有周瑜,不知道有孙权。而刘备和曹操则别有用心地告诉孙权,周瑜才智卓绝,永远不会长久居人下,虚伪地提醒孙权要小心。虽然孙权知道周瑜可能没有谋反之心,但周瑜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难怪在周瑜的晚年,孙权一再压制周瑜,多次拒绝周瑜杀死刘备,夺取荆州的计划。
周瑜之后的鲁肃呢?
鲁肃(172-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县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和外交家。出生在一个士族家庭;年轻时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身材魁伟,性格豪爽,喜欢读书,好骑射。东汉末年,他看到朝廷昏庸,官员腐败,社会动荡,经常召集乡下青少年练兵。他还仗义疏财,深受村民敬仰。当时,周瑜是居巢长,因缺粮向鲁肃求助,鲁肃向周瑜慷慨赠送了一仓三千斛粮。从此,两人成了好朋友,共谋大事。
[img]769731[/img]
建安两年后,鲁肃率领下属前往孙权,提出了江东的战略规划,得到了孙权的赏识。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军队南下。孙权下属多次下降,鲁肃和周瑜立即进行了公开讨论,坚决进行了主要战斗。结果,孙、刘联军在赤壁击败了曹军,从那时起,奠定了三国的模式。
赤壁大战后,鲁肃被任命为赞军校长。周瑜去世后,孙权采取周瑜生前的建议,让鲁肃代表周瑜带领4000名士兵。因为鲁肃擅长军事治理,军队很快发展到1万多人。根据当时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孙权任命鲁肃为汉昌太守,授予部分将军;鲁肃随从孙权破皖城后,被授予横江将军守陆口。
与周瑜相比,鲁肃在江东的威望更小。然而,鲁肃和周瑜是多年的朋友,多年来一直协助周瑜,熟悉军事。虽然他们是文人,但他们受到东吴将军的高度赞扬。赤壁之战前,当众说纷纭时,孙权很难做出决定。鲁肃告诉孙权,每个人都可以投降,但孙权不能投降。赤壁之战前后,鲁肃主动与刘备合作,完成孙刘联盟的大战略,成功击退曹操,为世界三分奠定基础。
[img]769732[/img]
然而,孙权和鲁肃也存在矛盾,矛盾的根源是双方对孙刘联盟的态度不同。鲁肃一直主张孙刘联盟,甚至借给刘备荆州(江陵)。至于孙权,他希望联盟在刘备的帮助下与曹操作战。但一旦情况有利,我就想咬刘备。
孙权是一个实用主义者,鲁肃有着更长远的眼光。然而,鲁肃的一些儒家气质确实让鲁肃心地善良和手软。孙权三十出头,雄心勃勃。他在哪里能安定下来。然而,即使他对鲁肃和孙刘联盟的战略不满意,只要鲁肃活着,孙权也不能独断。
孙权和周瑜、鲁肃的关系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