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住
1.2000多年前,有空调房。
古人的夏天比我们想象的要情绪化得多,他们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空调房。先秦有洞室,汉代宫殿有冬夏两用的“空调房”。夏天的房间叫凉殿。在唐代,来自富裕国家(东罗马帝国)的“进口空调”——凉殿出现在地位较高的大臣家中。就是用水转动扇叶,风扇吹冷水,形成冷空气。
明清时期,可移动冷源出现在皇家宫殿的房间里:储存冰块的柜子是空心的,当冷空气出口时;食物、冰西瓜和冷饮可以储存在中间空间。这种冷桶后来被人们使用,还有进口商品,被称为“外国桶”。
[img]769727[/img]
网络配图
2.上山挖洞,下河洗澡
巴渝古人度夏的方式比较原始。大多数人选择在山上挖洞,在河里洗澡。巴渝地区的富人会建亭子,有的在水边,有的在大房子旁边。也有露天游泳池供家人洗冷水澡。这个游泳池相当于现代别墅的私人游泳池。它通常在晚上或避阳时洗冷水澡。这些避暑方法仍在重庆的一些农村地区使用。
二、吃
1.南宋冷饮店热卖冰淇淋
古人夏天的饮食很精致,对冷饮很感兴趣。汉代有蜜水,味道和现在的雪碧差不多,唐代有用草药或水果煮的饮料。清朝时,有人沿街拿着冰棍出售。
一些地区的宋人已经开始吃各种冰淇淋了。这项发明最早在蒙古人中流行,原料是由果汁、牛(羊)牛奶和冰制成的冰酪。从事林广记、根据宋人的笔记,如《武林旧事》,南宋的冷饮种类繁多。每年夏天,夜市冷饮店出售的果汁饮料多达数十种,往往要营业到半夜三天才能结束。
2.药茶解暑,泡菜爽口
唐宋时期,巴蜀地区和长安、洛阳一样,街道和小巷都有茶馆。晚上,人们围坐在一起,煮一壶热茶,聊天。他们使用类似沱茶的茶饼,用橙皮和解暑药煮沸,清热解毒,帮助人体抵御炎热的侵袭。
每天吃泡菜是巴渝传承了2000多年的传统。第一,泡菜凉爽爽口,第二,天气热的时候不需要烧火。这也与山区落后的农业有关,是一种经济的生活方式。
三、玩
1.富人选择进山避暑
[img]769728[/img]
网络配图
古人夏天出门活动相对较少,即使有生意也不做。俗话说“英雄不赚六月钱”。在古代,死刑犯在夏天不受惩罚。他们必须等到秋天才能被斩首,也就是秋天的决定。从汉代到唐宋,公务员可以在夏天休假。
古人度假怎么玩?有钱有闲的人会选择有瀑布的山来避暑。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是在庐山避暑时写的。其他人选择做御宅族,冷静自然。此外,《武林旧事》记载,宋代每年6月6日,城市居民在船上享受各种新鲜水果和美味饮料。
2.静坐采莲,爬山欣赏风景
静坐、采莲、划船、钓鱼、弹钢琴、爬山欣赏风景也是古人常见的户外夏季娱乐方式。古人与自然密切接触,天人合一,修身养性,静热。
四、穿
古人有时比现在更开放
大多数人认为,即使在夏天,古人也穿三层内外。所以有人问,古人怎么能忍受呢?事实上,古人并没有裹得那么紧,相反,在某些朝代,它比现在更开放。
魏晋之前,男人喜欢在夏天赤膊上阵,而女人则穿开裆裤。原来古人穿的是深衣(也就是上衣和下衣连体的衣服),里面穿的是胫衣。它是裤子的原始原型,但它只有两条裤管,上端系在腰部,没有胯部。这样的衣服很容易脱光。@ 除非过河,否则不能轻易提起下衣。
在唐代,女性追求薄、透明、暴露,多穿半臂衣服和裸胸衣服。张艺谋电影《金甲》中的服装设计尊重事实。李志两次下令要求臣民穿得体,但当时的国家母亲和后来的大周皇帝武则天喜欢赶上时尚。虽然禁令暂时有效,但“旋转仍然”。
五、古人避暑法 我们也能学
1.不要打开空调房间,放冰块
在电视连续剧《后妃入宫》的夏天,仆人会把碎冰放在一个大瓷缸里,放在主人的房间里冷却。雍正王朝也有同样的情节。放弃空调,用冰箱里的冰降低房间温度,是一种低碳环保的好方法。
2.用瓷枕睡觉更凉爽
[img]769729[/img]
网络配图
“云半窗千里月,一枕五风”是古人最喜欢的瓷枕。瓷枕枕面是一层釉,凉爽,适合夏季。床上挂药袋促进古人挂茉莉花、珠兰等香花,夜间清新,促进睡眠有用。香囊也可以挂在床前,包括艾草、薄荷、菖蒲等中草药,可以被称为环保蚊香。
3.注重个人修养胜药补药
采莲、划船、钓鱼、赏景、棋棋、静坐等避暑方法至今可用。它们的共同点是享受安静。比如钓鱼,明代李时珍说可以缓解心脾燥热,养心养性胜药。
4.绿色材料制成消暑饮料
明清以来,在伏日吃莲子汤盛行,可以补中强志,养神益脾。古人选择合适的食材来制作各种绿色饮料的技术,值得学习。
揭示古人是如何降温解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