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唐宋时期,南京就被称为“六朝古都”。所谓的“六朝”是指:(1)三国吴。孙权称王,定都建业(今南京)。(2)东晋。公元317年,逃往江南的西晋皇族司马瑞在建康(今南京)担任皇帝,建立东晋政权。(3)南北朝的宋、齐、梁、陈都定都建康(今南京)。因此,南京历史上被称为“六朝古都”。
[img]769396[/img]
网络配图
211年,吴大帝孙权在石头山金邑旧地筑石城。229年在这里建都,名为“建业”,都城周长约11公里,开始了南京的都城史。晋灭吴后,于太康三年(282年)改建业为“建邺”。建兴元年(313年)改为“建康”,以避开司马邺之忌。五胡乱华,西晋灭亡,中原士族衣冠南渡,建武元年(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317年)~420年),南京从此成为正统中华文化的中心。东晋以后,宋(420~479年)、齐(479~502年)、梁(502~557年)、陈(557~589年)先后在这里建都,历史上被称为南朝。南朝与前吴、晋合称“六朝”。 南京西北靠近长江,东有“龙盘”紫金山,西有“虎占”凉山,北有玄武湖,南有雨花台,山水环绕,形势极其危险。
关于南京的风水,蜀国军师诸葛亮顺江而下,看到金陵古城,不禁失声惊叫:“钟山龙盘,石虎占,真是帝王之宅!东晋大臣王导也曾说过:“建康,古金陵。然而,很奇怪的是,这座王气旺盛的古城,定都在这六个王朝,却都是短命的,东吴69年,东晋102年,南宋59年,齐23年,梁55年,陈32年。后来,明初定就在这里,一生终结,只有50多年。太平天国建都南京,维持了9年;有人认为楚王埋金以镇王气,风水消失了;有人认为是秦始皇割断了地脉和龙气。这是怎么回事?
春秋战国时期,南京城还没有成为城市,先是吴王的属地,后来被越王占领。然后,楚王赶走越王,驻军河边的狮子山。有一次,楚王巡视自己的疆土,登上狮子山,环顾四周,看到这里风景秀丽,喜悦油然而生。但突然,楚王的脸色由晴转阴。大臣们忙着问原因,楚王烦躁地说:“这个地方的风景虽好,但王气太高了!大臣们说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不能让这里再出帝王,于是收集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一个巫师来申请,设计了一个方案,就是在狮子山埋一批黄金,用黄金镇压这里的王气,可以保证皇帝不再出来,这就是黄金的“镇王气”。楚王同意后,大臣们立即在狮子山顶挖坑砌砖,埋了一批金子。
[img]769397[/img]
网络配图
按照皇家的习惯,地上的建筑一般叫宫殿,地下的建筑叫陵墓,埋金的地方自然叫“金陵”。这个地方最早的名字叫“金陵邑”,是比“州”低,比“县”高的军事重镇的建制。从那以后,这个地方就有了金陵的名字。
还有一种说法是秦始皇断地脉,断龙气。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前往金陵。秦始皇深深地被这里虎占龙盘的势头所吸引。然而,方士常生和仙导却沉默寡言。秦始皇问:“金陵形胜,气象万千。为什么他们沉默寡言?”两位方士忧心忡忡地对秦始皇说:“金陵地形险要,气势磅礴,是龙脉地形,王气极旺。如果不采取对策,五百年后会有天子坐镇!”
秦始皇大吃一惊。他认为自己是始皇帝,他的后代永远是世界统一的皇帝。他怎么能容忍金陵其他天子的出现?于是赶紧问对策。两位方士指着不远处的方山说:“方山位于金陵东南部,你看,方山顶部平如官印,人称天印山。天印,自然是上天赐予的官印,决定了金陵之地王气的兴衰和吉祥的命运。断了方山龙脉,就是阻挡了金陵的王气。再引淮水贯穿金陵,通往长江,让这条秦淮河冲尽王气,陛下就能高枕无忧,皇帝之位千年万世!”
秦始皇看到了金陵城北部的狮子山和马鞍山,所以他命令这两座山也断山,并将金陵改为莫陵。莫陵意味着一个饲料场。在秦始皇的命令下,大量士兵开始采取行动,方山被切断,淮河也穿过南京。
[img]769398[/img]
网络配图
当然,这两种说法只是传说。南京没有强大的王朝,也没有更深刻的地理、经济和人文原因。 从地理上讲,南京依山傍水,虎占龙盘,易守难攻。在这里建都的天子们,从一开始就专注于“守成求稳”,缺乏攻略开拓,赢得了中原的进取抱负。此外,南京位于中国东南的整个角落,一道长江“天障”将其与辽阔的北中国隔绝,最容易偏安苟苟且。
在经济方面,江南一直是鱼米之乡,丰富的经济条件为统治者提供了加速腐败的温床,使“后主”沉迷于“车如龙,春风”的“花园”。除了地理、经济等外部因素外,定都南京的几个朝代都没有赢得中原和统一中国的决心和实力。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六朝死得很短。
为什么定都南京的王朝都短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