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朱元璋为什么选择南京作为都城的读者。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然后往下看~
朱元璋获得世界后,先后考虑了凤阳、南京、洛阳、西安、北京等定都。朱元璋一开始考虑定都家乡凤阳,被刘伯温劝阻。其实不是他多听刘伯温的话,而是凤阳作为首都根本没有条件。凤阳太小,太穷,宫殿建设不可避免地伤害人民,民力实在难以忍受,当地经济不能支持巨大的中央人员物质需求,最重要的是凤阳位于华北平原,没有山作为屏障,容易攻击,一旦发生事故,容易攻击,朱元璋认为凤阳,只是出于他对家乡的依恋。
当时北京也可以排除,元政权刚刚被大多数人赶走,活动范围在不远的蒙古草原上,随时可能等待反击的机会,直到几十年后朱迪时代逐渐平静下来,如果朱元璋定都北京这样的地方,他自己和整个政府机构都会坐立不安,随时受到威胁,这一定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img]637031[/img]
洛阳也不合适。经过多年的战争和元朝统治者对中原残酷的民族政策,洛阳人口稀少,民生萧条。朱元璋时代,大量南方农民迁移到中原和北方进行开垦。当时,洛阳的经济和人口都无法支撑首都的存在,也没有作为首都的条件。
[img]637032[/img]
朱元璋晚年也考虑过迁都长安(Xi安),并排王子朱彪带人去关中考察。不幸的是,朱彪回来后不久就去世了。他最重要的长子离开了他。朱元璋深受打击,心灰意冷,于是发出了一种无奈的感觉,“我想迁都。现在我老了,精力疲惫,世界新定,不想劳动人民,只好听天空。”
朱元璋定都南京也有其原因。作为一个国家的中心,都城在军事、政治和经济上都应该是一个强大的地方。否则,他就不能更好地统治这个国家。他想迁都但不迁都的原因是南京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都城,在调查之前不能轻易更换,让我们先谈谈朱元璋定都南京的原因。
首先,在政治上,朱元璋在1354年击败了应天,然后在战斗了12年后击败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南京的政治模式逐步完善,朱元璋在政治上将更加得心应手。
其次,从军事角度来看,朱元璋来自安徽,一开始他在南方一步步发展壮大。他在南方有很强的军事基础。定都南京也可以更好地防止动乱。毕竟,他在南方有很强的军事实力,在枪杆上发挥政权是合理的。
[img]637033[/img]
第三,从经济角度来看,北方自古以来就发展得很好。毕竟北方平原多,气候适宜耕种。当然,在农业社会,经济会更加发达。然而,自唐宋以来,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北方战争的骚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南迁移。南方经济发展缓慢,南宋经济重心基本转移到南方。到了朱元璋这个时候,南方的经济可以说是非常发达的,南京位于长江下游的晚安,位置重要,可以说是一座非常好的都城。
[img]637034[/img]
说了这么多,南京作为首都的好处,那么朱元璋为什么还想迁都呢?南京地势低,雨多,潮湿。这是一点,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南京定都的朝代自古以来就不会持续太久。朱元璋是个迷信的人。他也希望自己的明朝永远不会倒下。当然,他想迁都。
也许他最想的是西安,这不仅是从西安的经济和文化状况来看,更重要的是,西安有两个非常强大的朝代,西汉和唐朝。
这两个朝代都是鼎盛时期,朱元璋自然希望自己的世界能像这两个朝代一样鼎盛时期。他还特意派了王子朱标过去,但朱标路途劳顿,病不起。这也可以说是对朱元璋的巨大打击。迁都自然成了朱元璋心中的痛,直到他去世才提起。他死后,朱迪起兵打败了建文帝,然后将首都迁往北京。
朱元璋为什么选择南京作为都城? 而不是其他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