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漂流人口是指长期在北京城市工作和生活但没有北京城市户口的流动人口。据报道,北京有360万北京漂流人口。该数据仅指在北京居住半年以上并申请暂住证的人数。如果包括短期和未申请暂住证,估计不少于500万人。
京漂族不是什么新鲜事。唐代,首都长安有许多京漂族。如大诗人王维、杜甫、孟浩然等,都曾当过京漂族。
[img]759314[/img]
王维15岁时去京城交游。王维一到长安,很快就成了王公贵族的宠儿,因为他才华横溢,多才多艺。《旧唐书》中说:“凡王徐豪右贵势之门,都拂席迎之,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尤其是岐王所眷重。”@ 从王维的《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从岐王夜宴卫家山池应教》、还可以看出,他经常是王府的座上客,比如《赤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
[img]759315[/img]
王维虽然在京城混得很好,但毕竟是京漂族,身在其他地方难免会经常想念家乡和家人。17岁的重阳节,他写了一首《九月九日回忆山东兄弟》:“独自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到处插山茱萸少一人。这首诗其实是当代京漂族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不过,王维的京漂生涯还是挺值得的。因为在京城认识了许多上流社会的名人,为他在科举考试中取得胜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1岁时,他考上了状元。王维是京漂族中的佼佼者。
[img]759316[/img]
与王维相比,杜甫的京漂情况要差得多。杜甫从35岁到44岁,在长安漂泊了10年,多次未能参加科举考试。父亲去世后,他切断了生活来源,连吃饭都成了大问题。为了谋生,他不得不从野外采一些草药,在长安摆摊。有时候卖药赚不到一天的伙食费,只能去熟人朋友家吃饭。在《奉献魏左丞丈二十二韵》一诗中,他描述了自己的贫穷生活:“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炽,到处潜悲伤。后人称他的经历是“落第高才苦长安”。
杜甫轶事:为什么要在京城漂泊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