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陵分为清初关外三陵、清东陵、清西陵三个陵区。辽宁有关外三陵,河北有清西陵和清东陵。清西陵为雍正所辟。在清东陵,有161位皇帝、后妃和王子公主,是中国现有建筑规模最大、布局最得体的古代皇陵建筑。但如果不是1928年7月发生的惊天动魄的盗墓案件,可能只是中国封建王朝众多帝王陵墓中的一个常见案例。
[img]753900[/img]
图片来自网络
清东陵由入关第一帝顺治亲自选址,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康熙大帝、十全老人乾隆、一代杰出女政治家孝庄文皇后、两次听政的慈禧太后。。。这些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物都埋葬在这里。这些中国历史上令人惊讶的人物建造了宏伟壮观的清东陵,乾隆皇帝的玉陵建于清朝国势鼎盛时期,消耗了200多万银,慈禧的定东陵统治了近代中国半个世纪,项目前后消耗了227万两银,持续了14年,陵墓的奢华引起了世界对陵墓宝藏的窥视。
1928年7月2日,时任国民党第六集团军第十二军军长的孙殿英以军事演习的名义秘密挖掘了清东陵慈禧墓和乾隆墓,盗取了大量金银财宝。孙部离开后,远近的散兵游勇和土匪冲向东陵,洗劫了剩下的珠宝。慈禧墓和乾隆墓被洗劫一空,全国舆论一片哗然。
我们不知道孙殿英偷了多少财宝。然而,据说清末大太监李莲英口述,他侄子记录的《爱月轩笔记》向后人详细披露了慈禧葬礼上大量稀世珍宝的情况。
[img]753901[/img]
图片来自网络
然而,《爱月轩笔记》中记载的许多珍宝却没有记录在清宫档案中,其他人不仅质疑它的真实性。但也有学者认为,笔记内容不真实不能仅仅根据与档案不符来判断。据专家介绍,上世纪40年代的文章中提到了这个笔记,很多人的记忆,包括孙自己的记忆,都提到了那些珍宝,与笔记不谋而合。此外,慈禧葬礼的情况在清宫档案中没有记录,笔记是记录的重要时刻。
笔记中提到,慈禧身上有一件820颗珍珠的织金陀罗尼被子,是一件大型织造精品,估计白银36.2万。清东陵文物管理办公室的仓库里还保存着一件陀罗尼被子。文化管理办公室在清理慈禧宫时发现了陀罗尼被子。它似乎从实物的角度证实了《爱月轩笔记》的真实性。
既然我们不能提供慈禧葬礼的其他记录,我们不妨看看《爱月轩笔记》对慈禧葬礼的一些描述:“当太后没有进入棺材时,她先在棺材底部铺了一层金花丝床垫,然后在床垫上铺了一层珠子,珠子上覆盖着绣有佛珠的薄床垫。头前置翠荷叶,脚下置碧玺莲花。把它放好后,开始把太后抬进去。后脚登莲花,头顶荷叶。身穿金丝串珠彩绣连衣裙,外罩上挂着绣花串珠,用串珠九练围后身,后臂上放着蚌佛18尊。上述所置之宝为私人孝敬,不列公账。所有人都把陀罗金放在后面,被盖住后身。后面戴着珠冠,旁边还有108尊金佛、翠佛、玉佛等。后脚左右各放一个西瓜,两个甜瓜,桃、李、杏、枣等宝物共200件。身后左侧有一根玉藕,上面有荷叶、荷花等;身体右侧有一棵珊瑚树。其空间,则遍布珠石等物,填满后,上盖网珠被一个覆盖。大公主正要上子盖的时候就来了。复将网珠被掀开,在盒子里拿出一份玉制八骏马,一份十八玉罗汉,放在后面的手边,方上子盖,至此殡仪已经结束。这里提到的西瓜、甜瓜、桃、李、杏、枣都是用玉、玉等制成的。因此,其陪葬品的奢华可见一斑。
[img]753902[/img]
图片来自网络
因为没有像《爱月轩笔记》这样的记载,人们对乾隆玉陵地宫的葬礼宝藏知之甚少。然而,以乾隆皇帝的性格和清朝的名字,我们也可以想象他的葬礼会有多奢华。
至于这些被盗宝藏的下落,更是个谜。徐源泉作为处理清东陵盗宝案的关键人物,当时担任国民党第六集团军总司令,是孙殿英的顶头上司。据说孙殿英离开东陵后,曾以缴匪所获的名义将两盒珠宝交给上级徐源泉。至于这两盒珠宝,有人说徐源泉在东陵盗窃案曝光后不敢私藏。如果没有私藏,它们下落在哪里?据说北平驻军司令部把它们存入大陆银行。后来,随着高等军法会的审理,这批文物无处可寻。
这些宝物终于不知道流向何方了!大盗孙殿英最终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
清东陵丢失的国宝到目前为止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