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拥有近100万重兵。他率兵直攻黄龙,兵临城下。以他当时的情况,一步一步登天轻松。为什么要求封王?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img]752767[/img]
网络配图
一
1644年3月17日,李自成兵临城下,派太监杜勋与崇祯皇帝协商,“想割西北,命令封王,奖励百万军银”。杜勋如实传达了李自成的条件,并表示,李自成被封后,愿意帮助朝廷抵御清朝,但不奉诏,也不朝圣。
二
奇珍同意了李自成的要求。至于讨论和最终失败,谈判中反复协商,大臣们反对。因此,在李自成超过期限后,起义军攻下了北京。那么,李自成已经在城市下面了。为什么要要求封王?不言而喻,如果只是武力,李自成攻下北京是没有问题的。但问题是,攻下北京后,如何解决明朝的残余势力是李自成真正头疼的关键。
[img]752768[/img]
网络配图
三
此外,关外有强大的清朝势力,窥伺中原;南方张献忠也有一定的实力。李自成、张献忠一直不和,相互吞并。如何处理这种复杂的政治和民族关系?对李自成来说,得到一把能号令天下的“尚方剑”是非常重要的。虽然他拥有数百万士兵,但他没有得到“官方承认”。在中国古代,他一直有争夺正统和权威的习惯。如果他能得到最高统治者的认可,这意味着他的价值是100倍,优越。
四
虽然明末农民起义声势浩大,但从未形成统一的中心,喜则合,怒则去,互不统辖。@ 在李自成看来,如果能得到崇祯的认可,说明他已经获得了权威和“正统”,可以在各地起义军甚至政府军面前发号施令。
[img]752769[/img]
网络配图
五
后来,当李自成进入北京时,他用箭射中“承天门”,只射中“天”字的底部。牛金星说:“这意味着李自成用弓微笑平分世界”。这个推论是合理的;李自成很满意能够平分世界。
为什么李自成拥兵百万与崇祯谈判?什么样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