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揭秘:司马光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是骗局吗?

简介:说到王安石和司马光,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两人都是同一时代的领导者,最初互相欣赏,是一对好朋友,但司马光为什么要坚决反对王安石的变化呢?他们真的有不同的政治观点吗?作者认为司马光是一个聪明的人,他反对王安石的变化纯粹是一个骗局。

司马光出生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担任光州光山县长,所以他给他取名为“光”。七岁的时候,“像大人一样,听了《左氏春秋》,就能得到他的大目标”。从那以后,他“放不下书,直到不知道饥饿和寒冷”。司马光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就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他的志向是编写历史书,而不是政治。

22岁时,司马光中了进士甲科,从此步入仕途。但时间不长,他的父母相继去世,他不得不辞去官职,回家守葬。在丧葬的几年里,他充分了解了下层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况,阅读了许多历史书籍,仔细总结和评论了历史人物和事件,为今后编写《资治通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治平元年(1064年),他还修成了《历年图》一书,献给英宗皇帝,这其实就是《资治通鉴》的雏形。两年后,他在战国至秦八卷《通志》中写了一篇热爱历史的宋英宗,深受皇帝赞赏。可见司马光虽然从政。但他的主要精力在于书立说,而不是政治。但是,人在官场,身不由己。司马光一直在等待这样的机会来完成历史上的巨作。

[img]748424[/img]

公元1076年,英宗皇帝去世,19岁的王子赵旭继位,即宋神宗。神宗皇帝将在江宁担任知府的王安石调到中央朝廷担任翰林学士,成为皇帝周围的大臣。从那时起,王安石与同样是翰林学士的司马光关系越来越密切。他们经常一起喝酒写诗,谈论当前的政治。在八卦中,他们也有一些争论,但最终都笑了。

由此可见,司马光和王安石是友好的。虽然他们在政治观点上存在分歧和争议,但这对他们来说已经很常见了。别担心。特别是对司马光来说,他和王安石在政治观点上的差异只是一场争论。他永远不会成为政敌。司马光对政治不太感兴趣。

今年冬天,神宗皇帝带领文武大臣到南方祭天。根据祖先的制度,皇帝在祭天后必须给予所有的金丝。然而,由于宋朝多年来的自然灾害,国库空无一人。首相曾公亮和其他人建议免除给予金丝的行为。司马光和王安石当时都在场,司马光非常赞成宰相的意见。他说:“救灾节应该从主上和朝中贵官近臣开始。王安石听了说:“现在国家财力不足,不是奢侈,而是不善于理财。司马光在平时与王安石的闲聊中,就知道他有变法图强的志向,别人不知道他的话是什么意思,而司马光心里却很清楚。在研究史书的过程中,司马光发现。几乎所有的朝代变法都以失败告终,尤其是范仲淹最近的“庆历新政”,几天前就去世了。他更反对王安石的变法,怕王安石重蹈覆辙,身败名裂。这时,耿直的司马光看到王安石当面驳斥自己,便与王安石发生了争执。这场争执和平时的争执没什么区别,区别在于这场争执只是在皇帝面前。看到这一点,神宗皇帝觉得很不体面,制止了他们的争执。

在与司马光发生争执后不久,王安石就把《本朝百年无事》递给了神宗皇帝。他在扎子中指出,北宋朝代墨守陈规。不思新变,流弊很严重。而农民的“坏于差役”,都是因为“其理财,大概是不可能的”。年轻的神宗皇帝也看到国家财政空虚,政治腐败,军事力量脆弱,早就想振作起来。扭转国家形势。看到王安石的笔记后,他欣喜若狂,立即召见王安石讨论变法。在神宗面前,王安石侃侃而谈。非常符合神宗心意。

[img]748425[/img]

西宁二年(1069年),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政知事(位同宰相),大力支持他的变法。同年2月,王安石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他把改革的重点放在财务管理上,准备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和政策。然而,王安石的变法很快被顽固守旧势力抵制。一位大臣列举了王安石的十大罪行,要扳倒王安石。而此时神宗皇帝急于变法图强,罢免了大臣的官职。王安石处于政治斗争的漩涡中,司马光看得很清楚。@ 他利用向神宗皇帝讲述西汉历史的机会,提出了“祖宗法不可改变”的主张,然后一个接一个地写信说服王安石放弃变法。但王安石深知,北宋百年来已发展到非变革无图存的地步,他对变法图强的信念十分坚定,丝毫不被司马光所感动。神宗皇帝也坚定地站在王安石一边,没有采纳司马光的建议。1070年,不太热衷于政治的司马光想到了他的历史。现在他认为机会来了,所以他主动向神宗皇帝申请,允许他离开首都。神宗皇帝批准了司马光的请求,要求他在西安工作。第二年,他申请在洛阳担任闲官,这为他的书立说提供了极好的条件。上奏得到神宗许可后,他将书局搬到洛阳,同时让范祖禹、刘等人做他的助手。司马光还买了20亩地建了一个“独乐园”,从此一心一意地写史书。

官场斗争一直是你死我活的斗争,谁不想成为一个人。万人以上的权臣呢?谁不想整天围着皇帝俯视世界呢?谁不愿意留在京城享受荣华富贵?但司马光主动要求离开首都,在洛阳待了15年。在过去的十五年里,他没有问政治,而是安心地写书,这充分证明了司马光对政治不太感兴趣。如果他是一个热衷于政治的人,如果他真的成为了王安石的政敌,他永远不会做上述事情。你走你的阳关路,我走我的独木桥。司马光以反对王安石变法为幌子,本质上是为了完成他的历史工作。他骗了神宗皇帝,也骗了后人。一方面,他想要实现自己的抱负,就是说;另一方面,他必须有稳定的收入才能维持家庭生活,维持家庭生活。保留一官半职,就能按时拿到工资,有了工资,一家人的生活就会得到保障。司马光一举两得,多聪明啊?

[img]748426[/img]

神宗皇帝给出了《资治通鉴》的书名。宋神宗以其书“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故赐书名“资治通鉴”,并亲自写序。《资治通鉴》是一部巨大的编年体,共294卷。上周威烈王23年(公元前403年),下周世宗显德6年(公元959年),记录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它博采众长,题材广泛,尤其是文字简单生动,寓意明显深刻。它不愧为历史书的典范,也是历代帝王治国的一面镜子。

司马光为这本书花了近30年的时间。当他完成这本书时,他已经是一个66岁的老人了。人生能有多少30年?司马光可以说是用一生的精力编写历史书,这充分说明了他对政治的漠不关心。司马光在《资本治理通鉴表》中说:“大臣的精力就在这本书里。”这是他内心的真实忏悔。


揭秘:司马光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是骗局吗?揭秘:司马光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是骗局吗?

,,

  • 为什么包公包庇通奸犯?大清官断案讲法理也讲道理
  • 包拯(999年5月28日至1062年7月3日)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官员,以清廉公正著称。进士五年(1027年)仁宗天圣。对...

  • 宋太祖暴死谜雾是情杀?还是权利的争夺而死的
  • 在历史中为了皇位,可以父子反目,兄弟相残,只为了那无上的皇位。在历史上有个朝代定了一个兄终弟继的规矩,这就造成一位伟...

  • 大宋王朝的传奇奸臣贾似道:一代权臣的误国之路
  • 一个朝代的兴起,必然离不开许多才俊之士的共同努力,一个王朝的灭亡,同样由于一群群的蛀虫侵蚀所致,如夫差时期的伯海为秦...

  • 苏洵简介 北宋时期著名的三苏之一苏琏资料介绍
  • 苏迅简介:苏迅(1009年5月22日至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作家,与子苏轼、苏辙合称“三...

  • 宋仁宗:历史上最宽仁的皇帝之一却也难过美人关
  • 说起中国古代的明君,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不过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康熙这样的皇帝一定会是热门的选项。而宋仁宗,...

  • 为什么苏轼要求从[天堂]杭州到贫困山区工作?
  • 作为一名“地师级”领导,他愿意在贫穷落后的地区工作,与那里的人民同甘共苦,经常挖野菜充饥。。。这样一个好的干部不是由“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