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越王勾践以“卧薪尝胆”而闻名千古,成为激励无数人奋进的典范。人们经常谈论越王勾践的一些野生历史轶事。1965年,越王勾践剑在湖北武汉出土。2400多年后,它仍然装饰得清晰而精致。这把剑被称为“世界上第一把剑”。一把古剑已经生锈了几千年,仍然很冷。这是什么样的宝藏?
从公元前496年到前465年,勾践是春秋末期越国的君主。吴越在公元前495年战役,越国战败,退往会稽山。勾践采用范蠡的计策,向吴称臣。勾践回国后,卧薪尝胆,时不忘吴雪耻。他任命范蠡、文种等人,改革内政,休养生息。后来勾践利用夫差北上争霸,国内空虚,一举攻入吴国,杀死吴太子。勾践二十四年,吴都被围了三年后城破,夫差自杀。越王勾践以“卧薪尝胆”闻名世界。
[img]737445[/img]
俗话说得好,“物以人名”,越王勾践的名声让人们特别关注与他有关的人和物。1965年冬天,在湖北省荆州市附近的望山楚墓群中,考古学家在墓主人身体的左侧发现了一把珍贵的青铜剑,上面放着一个黑色的漆木箱鞘。在剑的一侧,有两行鸟篆铭文“越王勾践,自作用剑”。通过对剑身八鸟篆刻的解读,专家证明这把剑是传说中的越王勾践剑。
剑长55.6厘米,其中剑长45.6厘米,剑宽5厘米。剑身上装饰着黑色菱形几何深色图案。剑格的正面和背面也镶嵌着蓝色琉璃和绿松石。剑柄用丝线包裹,剑头卷成圆箍,内铸有11个极其精细的同心圆圈。剑与剑鞘紧密吻合,拔剑出鞘,寒光耀眼,无锈蚀,刃薄锋利。试着用纸,20多层一划而破。
这一发现引起了人们的好奇心。为什么一把剑埋了2000多年,仍然不锈,非常锋利。这是什么样的宝藏?这些谜团吸引了大量文物工作者和民间工艺大师,试图揭开隐藏在千年古代剑中的鲜为人知的秘密。
1977年12月,上海复旦大学静电加速器实验室的相关专家对越王勾践剑进行了科学测量。测量结果表明,越王勾践剑的主要成分是青铜和锡,还含有少量的铅、铁、镍和硫。剑体的黑色菱形图案经过硫化处理,剑刃精磨技术水平可与精密磨床生产的产品媲美,充分展示了当时越国铸剑工匠的高超技艺。
[img]737446[/img]
湖北省博物馆、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后德俊撰文回答了越王勾践剑千年不锈的谜团:@ 越王勾践剑的主要成分是铜,出土的墓室长期浸泡在地下水中,剑完全隔离氧气是其不锈的主要原因。
铜是一种不活跃的金属,在日常条件下不易生锈。此外,研究发现,剑身上涂有一层含铬金属。铬是一种非常耐腐蚀的稀有金属。地球岩石中的铬含量很低,很难提取。此外,铬也是一种耐高温金属,其溶解点约为4000℃。这也是它几千年来没有腐烂的原因之一。
@ 剑在棺材里,墓室埋在几米深的地下,一个棺材和两个棺材,层层覆盖,棺材室周围填满了白色的泥浆,密封,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空间里,剑生锈的可能性更小。此外,还有三把青铜剑与越王勾践剑同时出土。这三把青铜剑放在棺材外面的棺材里。相对而言,它们的环境不如越王勾践剑密封,但它们的腐蚀程度也相对较轻,这是由于整体封闭环境造成的。
@ 墓地位于漳河二干渠附近的现代荆州,地下水位较高。墓地长期浸泡在地下水中,但地下水酸碱性不大,基本中性。这一点得到了墓地出土的大量精美漆木的良好保存的证实。地下水浸泡后,墓地内的空气含量较低。这是越王勾践剑不锈的第三个原因。
[img]737447[/img]
越王勾践剑以其主人身份和千年不锈而闻名。同时,精美的剑身雕刻也展现了古代铸剑工匠精湛的工艺水平。正是这把古代工匠在科技落后的现代社会铸就的剑,湖北荆州营都青铜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徐光国花了14年时间模仿成功,说明这把剑极其珍贵,是一件稀世奇宝。
据说许光国模仿的越王勾践剑已被军事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收藏
为什么出土越王勾践剑千年不生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