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来,“孔融让梨”一直被广泛传播为一个道德教育故事,成为许多父母教孩子礼仪谦逊的典范。但是美国孩子会如何回应这个故事呢?以下是美国一所中文学校的中文课——这些孩子的年龄范围是8-12岁 老师讲完这个故事后的讨论记录。
[img]734029[/img]
网络配图
老师: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他四岁时能背诵很多诗,懂礼仪,善于回答。据说有一天,我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我父亲让孔融给他的兄弟们吃。孔融给自己挑了一个最小的梨,其余的按照年龄和年龄的顺序分给了他的兄弟们。孔融说:“我还小,应该吃小梨,大的应该给我的兄弟们。父亲听后赞许地问:“那弟弟比你小,为什么梨也比你大?孔融说:“弟弟比我小,我应该让他走。你觉得这个怎么样?
学生:为什么爸爸的朋友要给孔融家带梨?
老师 :作为礼物。
学生:既然是礼物,一定是好梨,为什么明显有大有小,一般不能大?
老师 :…
学生:既然梨有大有小,为什么爸爸要四岁的孔融去分?一旦分数不公平怎么办?分出来的梨?
再要回来?
老师 :……
学生:为什么要给每个人吃,谁想吃谁自己拿,不是吗?
[img]734030[/img]
网络配图
老师 :也许是不公平的。
学生:但孔融的分数不一定公平。所有的兄弟都必须根据孔融的喜好得到梨。他们的选择机会被剥夺了。得到最大梨的兄弟可能碰巧不喜欢吃梨。
老师:你说得对。这个故事确实是基于假设每个人都喜欢吃梨。
学生:为什么孔融对哥哥和哥哥实行前后矛盾、绝对相反的标准?他没有固定的做事原则吗?
老师 :他表现出谦虚。
学生:他只能表现出谦逊,给自己最小的。他为什么不给其他兄弟表现谦逊的机会?
老师 :那你怎么看孔融?
学生:我不喜欢孔融。他对别人不公平,剥夺了其他兄弟选择和表演的机会。
学生 :我觉得孔融不诚实。
老师 :为什么?
学生:这件事有点矛盾,孔融可能不喜欢吃梨给自己最小的,但不喜欢吃应该直接说,聪明
编造一堆冠冕堂皇的理由是虚伪的。另一方面,如果他喜欢吃梨,他会把大的给别人,这也是口是心非。他很高兴
该承认什么才是对的。
学生 :我也不喜欢孔融的父亲。
[img]734031[/img]
网络配图
老师 :为什么?
学生:他不负责任,让没有行为能力的四岁孔融分梨,也没有是非观念。孔融分梨的行为主观武断,却受到了父亲的表扬。
老师 : ……
学生:这个故事不好,鼓励主观武断,剥夺民主,扭曲欲望赢得赞扬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行为。
老师:如果你是孔融会怎么办?
学生:把梨放在桌子上,谁吃谁拿。
揭秘:为什么孔融让梨成为美国儿童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