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明朝经历了十六位皇帝,从太祖皇帝朱元璋开国,到崇祯皇帝殉国。但在北京的“明十三陵”中,只埋葬了十三位皇帝,其余三位皇帝埋葬在哪里?明太祖朱元璋是第一位没有进入十三陵的皇帝。明朝立国时,首都定在南京。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死于南京,葬于南京东郊紫金山明孝陵。第二位没有进入十三陵的皇帝是建文帝朱允炆。朱允羲是朱元璋的孙子,王子朱标早逝,朱允羲直接继承了祖父朱元璋的王位。
[img]733648[/img]
朱云文登基后,急于削藩,导致燕王朱迪叛乱,历史上被称为“靖难之战”。朱迪一路凯歌,最终进入南京,夺得侄子朱云文的王位。南京被打破后,关于建文皇帝的下落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他在宫殿里被火烧死了。但没有证据表明这种说法是不可分割的。被指控建文皇帝的尸体当时被烧毁了,完全无法辨认。
另一种说法是,建文帝没有死,而是化妆成和尚,逃离了南京。建文帝为什么要化妆成和尚?据说这是朱元璋留给他的妙计——如果发生意外,他会模仿卑微的朱元璋,成为和尚,等待未来东山再起。据说朱元璋甚至提前准备好了和尚穿的法衣和化缘用的碗。
无论哪种说法是真的,建文帝都不可能埋葬在皇陵里。第三位没有进入十三陵的皇帝是明朝的朱祁钰。明朝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朱棣以下的明朝皇帝自然埋葬在十三陵。但只有朱棣的重孙明朝宗朱祁钰没有被埋葬。为什么?
[img]733649[/img]
事实上,朱祁钰没有资格成为皇帝,但因为他的命运,他成为了皇帝。这个“命运”是什么?这是1449年发生的“土木堡变化”。朱元璋打败元朝后,元朝的一些兵马被赶到漠北,继续生存,历史上被称为“北元”。后来,北元分为瓦拉和鞑靼两大势力,不时侵入大明边境。
1449年,瓦拉部在首领的领导下,袭击了大明的领土。当时,明英宗朱祁镇皇帝在太监的鼓励下亲征。结果,他的战斗不利。他在土木堡被瓦拉军团包围,最终被瓦拉俘虏。瓦拉想用朱祁镇做人质,威胁和控制大明。但这一计划被大明的群臣们看穿了。他们说服太后,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是皇帝,朱祁镇是皇帝。瓦拉很受欢迎,攻打了北京城,但最终失败了。明英宗朱祁镇被带回北方沙漠作为人质。
[img]733650[/img]
从那以后,明军和瓦刺军打了很多仗,明军都赢了。瓦刺人觉得朱祁镇没用,不想和大明结下死仇,就把朱祁镇放了回来。但这时,出现了一个尴尬的局面:明朝临时替补的宗朱祁钰不想归还自己的位置。而此时的满朝文武,都是朱祁钰的知己。
没办法,年纪轻轻的朱祁镇只好当太上皇。朱祁钰软禁他在南宫,派人严加看管。直到七年后,朱祁钰病重。石亨等投机者抓住机会,发动宫廷政变,释放朱祁镇,支持他复位。病重的朱祁钰被废为Xi王。朱祁镇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将他软禁在西苑。朱祁钰没多久就死了。自从朱祁钰死后,既然已经是王者了,自然就进不了皇陵了。最后,他以亲王之礼被埋在北京西山。
揭示为什么明朝共有十六帝,北京只有[十三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