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锱铢必较 揭露司马光请客[吝啬]的有趣故事

苏东坡写了一首长诗,里面有四句话:“君来坐在树下,吃饱了剩下的。放弃儿子,拥抱不可虚。”这四首诗写的是打包:朋友吃饭,吃饱了,还剩下一些食物。扔掉真可惜。一个哥们捡起来,带回家给孩子们吃。

有人在宋朝的晚餐上打包吗?当然,司马光就是一个例子。

司马光晚年在洛阳定居,请朋友们吃饭。酒只有三巡,菜只有五味。如果他不开心,他可以再来一壶酒,菜也不会再去了。

他给这种吝啬的晚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真诚的会议”,这意味着朋友们应该真实、坦率地见面,什么是什么,只要有感情,喝什么是酒,不要总是点燕鲍鱼翅,填满头马,在朋友面前也假装是土豪劣绅,粗俗。

[img]733131[/img]

如果有人邀请司马光吃饭,司马光也提倡少点菜,足够吃。晚饭结束时,桌子上通常还有一些内容,司马光“吃饭,剩下的”。“吃饭”是晚餐的结束,“剩下的”是指包装。

有些读者可能会认为司马光太吝啬了。当他邀请别人吃饭时,他很吝啬。当别人邀请他吃饭时,他通过打包占便宜。事实上,司马光非常慷慨。他在20岁时成为了金石。他当了几十年的领导,从未贪污过一分钱。

宋仁宗活着的时候非常喜欢他,他的金银首饰价值百万。他一半给了穷亲戚,一半给了政府。晚年在洛阳买房,收不到足够的房款,只好靠同事帮忙。他的妻子去世了,他负担不起埋葬费,所以他卖掉了田地,然后周转了。

[img]733132[/img]

苏东坡给他写了一封挽联,说他去世的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钱,枕头旁边只剩下一本书。现在这样一个有风度、有气度、把钱当粪土的官员越来越少了。怎么能说他小气?

既然司马光不小气,为什么他在请客的时候不多点菜,去吃饭的时候总是打包?他这样做是为了遵守古老的训练,避免浪费。

司马光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一直有打包的传统。孔子活着的时候,虽然不吃温度不合适的米饭,不吃不合时宜的蔬菜(淡季蔬菜),不吃切得不正确的猪肉,但他提倡打包。

天子宴请外宾,“既有食物,也有三只司卷动物属于酒店”。宴会结束时,将所有未完成的猪肉、羊肉和牛肉打包送到外宾住的酒店。

[img]733133[/img]

“把剩下的包起来吃,把剩下的包起来”。亲戚朋友一起吃饭,把没吃完的饭包起来带回家;父母去世后,孩子们在墓前用好酒和好菜祭奠。祭奠结束后,他们应该吃那些食物和蔬菜。如果他们吃不完,他们应该打包带走。不要乱扔,否则死去的父母会不高兴。

不幸的是,除了司马光,宋朝的大多数人都把这些优良的传统扫进了历史垃圾堆。市场阶层越没钱,越没文化,越看不起别人打包。

据说南宋时期,一个儒生去参加宴会。看到上半只鸭子没吃完,他想打包带走。他偷偷用荷叶包起来,藏在长袍的袖子里。当他离开时,他向别人鞠躬。袖口一松,鸭子就掉了出来,被大家嘲笑。


锱铢必较 揭露司马光请客[吝啬]的有趣故事锱铢必较 揭露司马光请客[吝啬]的有趣故事

,,

  • 为什么包公包庇通奸犯?大清官断案讲法理也讲道理
  • 包拯(999年5月28日至1062年7月3日)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官员,以清廉公正著称。进士五年(1027年)仁宗天圣。对...

  • 宋太祖暴死谜雾是情杀?还是权利的争夺而死的
  • 在历史中为了皇位,可以父子反目,兄弟相残,只为了那无上的皇位。在历史上有个朝代定了一个兄终弟继的规矩,这就造成一位伟...

  • 大宋王朝的传奇奸臣贾似道:一代权臣的误国之路
  • 一个朝代的兴起,必然离不开许多才俊之士的共同努力,一个王朝的灭亡,同样由于一群群的蛀虫侵蚀所致,如夫差时期的伯海为秦...

  • 苏洵简介 北宋时期著名的三苏之一苏琏资料介绍
  • 苏迅简介:苏迅(1009年5月22日至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作家,与子苏轼、苏辙合称“三...

  • 宋仁宗:历史上最宽仁的皇帝之一却也难过美人关
  • 说起中国古代的明君,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不过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康熙这样的皇帝一定会是热门的选项。而宋仁宗,...

  • 为什么苏轼要求从[天堂]杭州到贫困山区工作?
  • 作为一名“地师级”领导,他愿意在贫穷落后的地区工作,与那里的人民同甘共苦,经常挖野菜充饥。。。这样一个好的干部不是由“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