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真的很有才华,很擅长考试。《北梦琐言》卷四年:“(温庭筠)每次考试,都是官韵作赋,八叉手八韵成。”意思是温庭筠每次进考场考试,都是按照官韵写的,写的很快。只要叉手八次,稍微想一想,八韵之赋就写成了,所以叫“温八叉”。
这个水平考省级公务员是合理的。不幸的是,温庭筠从40岁到55岁,甚至没有被县级公务员录取。这样,温庭筠就有点生气了。人一生气,就需要发泄。温庭筠发泄的方式有些不同:免费为别人当“枪手”,故意搅局。
[img]722488[/img]
唐代的科举考试相当严格。考生进入考场前,应脱下赤条,看看是否有复习材料。考生的座位之间应设置隔离物。如果他们想交头接听、传递论文和丢失纸条,他们就没有门。这样一个“恶劣”的考试环境并不能打败“考场不倒翁”温庭筠。他仍然可以平静地成为一名优秀的“枪手”。
《唐言》卷十三《敏捷》记载:唐宣宗大中九年,温庭筠参加省考。当时礼部副部长(侍郎)沈询担任主考。沈副部长早就听说过“枪手”温庭筠的名字,重点是老温,只要管好他,别人就掀不起风浪。为了搞定这个超级“枪手”,沈副部长“特别关心”,把温庭筠的座位摆在自己面前,与周围的考生分开了一段距离,不能交头接耳,不能丢纸条传试卷。
做好这些准备工作,沈副部长的眼睛盯着圆圆的。他们都说你在考场里很有威望,经常“照顾”其他候选人。想“照顾”你,看看你的老油条是如何在老子的眼睑下作弊的。
[img]722489[/img]
被沈副部长眼睛锁定的温庭筠非常乖,只是埋头回答,没有其他异常行为。考试前不到一半,温庭筠就站起来提前交卷。考场内的沈主考暗暗庆幸,但考场外的温庭筠自豪地声称,我在这次考试中“救”了八个人。恐怕科举史上唯一的特例就是一次考试,而不是八个人。
后来,沈查等一批官员被行政降级。温庭筠是怎么在沈查的眼皮下作弊的?原来考题提前泄露了,估计温庭筠偷偷拿到了题。从那以后,“枪手”温庭筠又有了一个“救几个人”的别号。
考场上的温庭筠经常扰乱秩序,走自己的路。考场外的温八叉在为高官当“枪手”的时候还在恶搞。当时唐宣宗喜欢歌词《菩萨蛮》。为了拍皇帝的马屁,令狐请温庭筠当“枪手”写一篇文章,并特别告诉他不要说出来。
[img]722490[/img]
温庭筠为令狐抓刀,转过身说:“你知道吗,国相让我当‘枪手’!”让令狐很不开心。后来的一次考试,令狐恰好是评卷老师,直接“枪杀”了温庭筠的试卷。
温庭筠这样搅局,得罪了越来越多的官场人,使他成为考场上的过街老鼠。在这样一个恶性循环下,“枪手”温庭筠不仅被列入了历届考官的黑名单,还支付了昂贵的终身学费,最后在一个叫方城的小地方。 “流落而死”。
揭秘:婉约派词人温庭筠是怎么上考官黑名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