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为什么战国四君子之一的他被王安石称为鸡鸣狗盗之雄?

齐国孟尝君田文是“战国四君子”之一(魏信陵君魏无忌、赵平原君赵胜、楚国春申君黄歇),但被北宋著名政治家、作家王安石称为“鸡鸣狗盗之雄(雄即首领、头目)”。

[img]713192[/img]

在《读<孟尝君传>》在一篇文章中,王安石只用了四个字,88个字轻松驳斥了“孟尝君能得士”的传统观点,无可辩驳地将孟尝君归类为“鸡鸣狗盗”之徒,并将其推为鸡鸣狗盗之徒的首领。

[img]713193[/img]

为方便起见,将原文附在这里:

世人都说孟尝君可以得士,士以老归,而卒靠他的力量脱离虎豹之秦。唉!孟尝君特鸡鸣狗偷的雄耳,足以得士吗?否则,如果你擅长齐之强,你应该得到一个士气。你应该能够在南方制造秦。你怎么能得到鸡鸣狗偷的力量?夫鸡鸣狗偷走了它,这个士兵也没有。

[img]713194[/img]

王安石的文章不到100字,但却创造了一段历史,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篇驳斥论文。在这篇文章中,王安石用“用矛攻子盾”的论证手法反驳了“孟尝君能得士”的传统观点。他认为,“如果孟尝君真的善于获得人才,凭借齐国的强大力量,他只需要获得一个真正的人才,就可以帮助齐国在南方称王制服秦国,根本不需要这些鸡鸣狗盗。”。言下之意是,既然齐国如此强大,你孟尝君善于获得人才,为什么不帮助齐国制服秦国呢?既然你不能制服秦国,那就意味着你不善于获得真正的人才,只会吸引一些鸡鸣狗盗之徒占据鹊巢。

王安石的讨论思路新颖,居高临下,层次分明,讨论周密,非常有说服力。然而,这只是一个家庭的话,但王安石为了表达他对人才的看法,不能认为孟尝君不能得士,是“鸡鸣狗盗之雄”。

[img]713195[/img]

相反。按照“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说法,孟尝君是传统认知中最聪明的君子。@ 孟尝君和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春申君黄歇三人并称“战国四君子”,也足以证明他们确实有过人之处。

那么,孟尝君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历史女孩认为,孟尝君这个人最好的地方就是他有气度,能包容,善良!

被誉为“20世纪影响中国的20位奇才之一”的“厚黑领袖”李宗武曾评论道:“孟尝君一生的成就归根结底是因为他善于用仁义道德的招牌编织人才,然后利用这些人才的力量实现他的抱负。事实上,抱负越大,需要别人的帮助就越多。也就是说,只有善于借梯的人才能登高望远。“李宗吾的话充分说明孟尝君善于得士。

[img]713196[/img]

事实上,通过许多成语故事,我们可以解释孟尝君擅长学者,比如焚烧证券市场的正义和狡猾的兔子三洞。这两个成语的主角都是冯杰。这个人不是真正的天才吗?孟尝君在齐国担任相国几十年,没有杀人的灾难,但他们都是冯杰的策略!

即使是王安石非常鄙视的“鸡鸣狗盗贼”,孟尝君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华。退一步说,即使这种“鸡鸣狗盗贼”不能被视为“孟尝君能得士”的证明,也可以被视为孟尝君“乐善好施”的表现。正是孟尝君的收留,他们才不用偷鸡摸狗谋生。这不是帮助他们改邪归正的好事吗?

当然,王安石所说的“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不也”并非没有道理。在某种程度上,这些鸡鸣狗盗之徒确实可能阻碍真正人才的到来。

[img]713197[/img]

然而,另一方面,孟尝君的“人尽其才”让这些无能的“鸡鸣狗贼”在他们门下占有一席之地,难道不是更有利于吸引那些真正有才华的人吗?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他听说孟尝君擅长得士投奔他的门!

清人龚自珍的名诗“我劝天气重,不拘一格降人才”,用来形容孟尝君再合适不过了,他就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典范!如果不是这样,孟尝君恐怕早就死在虎狼之秦了!


为什么战国四君子之一的他被王安石称为鸡鸣狗盗之雄?为什么战国四君子之一的他被王安石称为鸡鸣狗盗之雄?

,,,,,,

  • 解密:为什么信陵君魏无忌一辈子都没有掌权?
  • 相信大家都知道“战国四公子”: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新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这四个人的出现一度改变了战国时期世界的...

  • 欧阳修参加过几次科举?欧阳修的作品有哪些
  • 欧阳修在北宋不仅在文坛还是政坛都是很有声誉的人,欧阳修在北宋领导的诗文革新运动,开辟了北宋的新文风,可以说欧阳修一生...

  • 另一方面,著名大臣王安石教唆宋神宗[享受世界财富]
  • 在西宁的第一天,宋神宗在与王安石交谈时称赞汉文帝宁愿取消建筑露台的计划,也不愿为世界省钱。王安石应该鼓励神宗以汉文帝...

  • 孟尝君不为人知的一面:为身高怒杀数百赵国人
  • 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大家早就熟悉他的事迹了。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其实在孟尝君光鲜华丽的外表下...

  • 王安石变法注重风俗习惯的变化:通过多种方式消除奢侈腐败的风俗
  • 宋神宗执政时,宰相王安石力主变法,为后人所熟悉。然而,王安石并没有放弃“改变习俗”,而是认为改变习俗和立法同样重要,即“...

  • 王安石认为宋代的根本问题在顶层:官员队伍不专业
  • 列宁称王安石为11世纪伟大的改革家。在发动改革之前,王安石担任的职务恰好是三司度支判官,即财务官。当他担任三司度支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