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台北故宫博物院,有一幅画叫《三友百禽图轴》。作者是明初著名的宫廷画家。这幅画的自题签名时间是“永乐秋七月”,也就是永乐十一年(1413年)。然而,有一件特别奇怪的事情是,这幅画的签名被印在一边,称为“湘府殿赐”。
“湘府”在哪里?用“殿赐”这个词,说明他的家庭身份显赫,一定是龙子龙孙。印章中的“湘府”指的是湘府,其主人是朱元璋的第十二个儿子朱柏,曾被授予湘王和荆州诸侯称号。
永乐十一年来,湘王朱柏已经去世多年,所谓的“湘府”已经不复存在。然而,边进仍然在他的画上印上“湘府殿赐”,以表达他对湘王朱柏的怀念。由此可见,边进对朱柏的欣赏和礼遇一直铭记在心。
湘王朱柏是什么样的人?他是怎么死的?这涉及到明初悲惨的历史······
朱元璋建立大明后,反思了前代政制,认为秦朝垂直管理的县制存在问题。一旦发生变化,没有皇族救援来保卫朝廷,就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分封制。
洪武二年(1369),朱元璋制定了“封建诸王制”,认为“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天的诸子都很长,所以他们应该有自己的爵封和分镇。”第二年,他们被授予秦、晋、燕、吴、楚等十大国王。洪武十一年(1378年)正月,他们再次授予蜀、湘、豫、汉、卫王。
第二次分封时,朱元璋的第12个儿子朱柏虽然年仅8岁,但也被封为湘王,封为荆州。朱柏被封为湘王后,年仅8岁,没有就藩,而是留在南京学习经历。
朱柏出生于洪武四年(1371年)8月初三,生母是朱元璋的顺妃胡氏。在朱元璋的诸子中,朱柏排名第十二,从小就很聪明。明初,著名文臣解缙在《湘献王神道碑文》中说:“只有王年轻而美丽,长而通明。”朱柏是一个勤奋孝顺的孩子。
[img]703858' />
长大后,诸王就藩,朱元璋曾给每个王子一条腰带。临行时,朱元璋命令诸王转身。他看起来像腰带后面的装饰品。所有的国王都转过身来,但朱柏把腰带转给了他的父亲。朱元璋问他为什么这么做?朱柏回答说:“君父不能背!”这样的回答让老朱非常满意。即使朱柏玩心机,这种心机也很聪明。
朱柏与历史上汉朝河间献王刘德非常相似。他是一位学者王子。他天生渴望学习,渴望学习。他“性爱学习,每天晚上都读书”。即使他在行军和战争中,他也带了很多书。朱柏也很像西汉淮南王刘安。他也非常喜欢道教仙术。他“生活在儒家书籍之外,尤其是道教语言”。
朱柏不仅擅长诗歌和文学,而且擅长书法和绘画。解缙在他的神道碑上称赞他“诗歌丰满、美丽、有尘土飞扬的想法,他的文章也很流畅,每一次都很成功”。虽然这种评价有点赞美,但它基本上符合现实。朱柏相信道教,写了许多咏仙诗。朱柏的绘画作品并没有传世,但与世界著名艺术家有很多联系。他认为水平不低。清朝人说他“擅长画婴儿”。
不要以为朱柏是文弱书生!朱柏不仅学识渊博,而且体力过硬,精通战略。他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才。朱柏精通兵法,对武器制造有很好的研究,个人作战能力也很强。他“擅长弓箭刀,驰马若飞”。
虽然朱柏没有朱棣那么辉煌,但他在有限的军事行动中也表现出了出色的战略素质。
朱柏这样一个文武双全的藩王,对朝廷也没有任何不良之心,最后的结局竟然很惨!
朱元璋设计的藩王守卫朝廷制度有其合理性,但也有致命的弱点。就像朱云文将来成为建文帝一样,当他成为皇太孙时,他对祖父朱元璋说:“俘虏不靖,诸王御之;诸王不靖,谁御之?”朱元璋没有什么好办法,只好问:“你怎么想?”
[img]703859' />
朱允炆的计划是“以德怀之,以礼制之,不能削其地,不能改变其他人,甚至兴兵伐之。”
朱允炆成为建文帝后,立即开始“削藩”。建文帝没有普通人想象的那么昏昏欲睡,也没有普通人想象的那么善良。
朱允文并非不知道朱迪是最大的隐患,他手里拿着重兵,占据了北平。至于如何削弱朱迪,朝廷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应该直接攻击朱迪,也有人认为应该削弱朱迪的翅膀,移动其他藩王,间接削弱朱迪。
建文元年(1399),朝廷密议削藩,先从燕王和母弟周王朱尧开始,派兵将其逮捕到京师,废为普通人,禁锢在南京。
当时朝廷的主要目标是周王和湘王。当时朝廷户部侍郎郭仁公开表示:“今天储财粟,备军实。什么是果实?北讨周,南讨湘。”
湘王朱柏的死非常戏剧性。建文元年4月13日,有人告诉朝廷朱柏谋反,朝廷派出钦差到荆州追究责任。结果,朱柏死于自焚。
根据目前的历史资料,朱柏谋反没有实质性证据,其实也没有可操作性。明朝中叶的王世贞在他的《燕山堂别集》中记载:“建文第一年就有反叛者,他们派出即使消息,王害怕,闭宫自焚。”
那么,建文朝廷是如何运作这起“谋反”事件的呢?后来,当燕王朱棣造反时,建文朝廷发表的一篇文章说:“去年,周庶人...不好,连燕、齐、湘都是同谋。”
所谓湘王谋反,似乎只是朝廷对周王下手后,借故事生事,没有实证,只有一个“词连”。
[img]703860[/img]
湘王朱柏有什么违法问题吗?据《革除逸史》记载,建文元年4月,有人告诉“湘王柏私造宝钞,残虐杀人,是派使让王”,从朱柏的个性来看,这种指控应该是不真实的!
朱柏死得很惨。清人查继佐在《罪唯录》中记载,“朝命将士伪商旅,藏兵器在舆论工资中,造王都,围宫。王度事不成,与宫人痛喝泣别,纵火焚宫美人。乘白马,拿着弓跳进火中死去。”
今年是建文元年,即公元1399年,朱柏28岁。朱柏当时没有孩子,死国灭亡······
朱柏选择自杀是因为他想用死来证明自己的清白。事实上,他只是建文朝廷削藩政策的受害者。
朱柏的惨死让建文帝感动了他的同情心。“湘王柏自焚。下燕讨论周王罪。燕王上书申救,皇帝看书同情,这意味着事情已经结束了。”建文帝放慢了清除燕王朱迪的步伐,对朝臣说:“我就位不久。如果我再次清理诸王,我怎么能解决这个世界呢?”
朱迪也趁机加快了造反速度。朱柏火焚烧三个月后,朱迪发动了一场靖难之战。在号召中,朱迪说:“湘王无罪,听诽谤者的话,给他焚死。”。
四年后,朱棣率军攻入南京,赶走建文帝,夺取王位。不知道是不是报应,朱允炆选择的死亡方式也是“合宫自焚”。
叔侄泉下相见,不知道是什么场景?
台北故宫博物院有画中的四个字,隐藏着明朝悲惨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