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军队在胡椒战争后也受伤了一半以上,在当时荒野的越南也很难得到补给。越南军队并没有完全被吴国摧毁。一旦吴国不接受和平,而是试图完全摧毁越南,越南就有最后8000名士兵可以战斗。
[img]700541[/img]
了解历史地理的人应该知道,越南战败后退到绍兴现在的位置。与杭嘉湖平原战争相比,后续的灭国战争主要在浙江的许多丘陵地区。如果越南人被迫躲在山里,利用地理优势。然后,越南人就变成了躲在南方的山,变成了百越和山越。你不知道他躲在哪条小山沟里。简言之,它消失得无影无踪。
[img]700542[/img]
这样,大部队就不能大规模进入,也很难实现军事行动。他们可以在山区聚集力量,甚至在山区的平原盆地形成一个大国,招募一些当地居民,直到时机成熟,再次出山。这和游牧民族有些相似。秦朝以后,历史上的北方政权多次征服越南后裔建立的政权。秦始皇汉武帝南伐百越。三国时期,江东孙氏花了大力气对抗越南叛军。直到唐朝才完全消灭。
[img]700543' />
此外,春秋时期灭国不太流行。所谓“灭国不灭祭”,一般都是打服的。即使它结束了,它也真的占据了这个地方,并为遗民留下了一个供奉寺庙的地方。春秋时期,社会组织的形式主要与古希腊时期的城邦国家相似,即实际上,国家的控制力只能在城市周围的小范围内控制。大多数田野和山脉无法控制。因此,如果一个国家被摧毁,如果它离它的核心城邦太远,中间有太多的无主之地,离心倾向会很大,最好保留它作为大臣的贡献。
[img]700544' />
在判断了双方的权力比较和情况后,吴王夫差知道自己没有绝对的胜利把握,甚至可能被越国打败。因此,在被迫与越国和解结盟后,他退出了越国。而对吴国来说,国家实力并不支持夫差对越国灭国战争。当时,吴国最多只是一个暴发户。而且灭国成本高,收入不够。显然,对于一个想争霸中原的人来说,这是不可接受的。既然越国诚服上缴钱财,就达到了战争的目的。
[img]700545[/img]
当时,夫差的雄心壮志是向中原发展,与当时的齐国、晋国等大国竞争。消灭越国的意愿并不强烈。从后人的角度来看,夫差确实应该割草除根,但割草除根一定能达到他的目的吗?
为什么吴王夫差心慈手软地放过勾践?难道不怕斩草除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