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黄秋岳诗中的一句话说明了晚清两人的评价和利益

“李合肥开目而卧,张南皮闭目而奔”讲述了晚清民国人物黄秋岳所写的《花与人圣庵抚忆》。这本书是一本笔记文集,既有鉴别又有评价。李和张的评论意味着李鸿章在晚清的许多事务中对一切都很了解,但受到各种限制,他们不能做实际工作,所以他们只能冷眼旁观;张之洞热衷于维新,喜出望外,但他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例如,洋务规模巨大,但大部分都花费了大量资金,收效甚微。他甚至被称为“屠杀财富”,即浪费国家财力,做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这句话将对李、张两人的形象进行清晰的对比和刻画。不难理解,一个是雄心勃勃的实践者,一个是空谈书生官员的形象。但仔细想想,语者主观性很强,甚至与真相不符。李、张两个当事人,在生前也对彼此进行了评价。

[img]698383' />

(洋务巨头-左张之洞,右李鸿章)

如义和团运动被消灭后,中外签署了《辛丑条约》。张之洞充分发挥了自己执拗书生的“意气”,坚决不允许签约。张之洞这样做不是一两次,张之洞一直高举着强硬派的旗帜,可惜没有“帝国鹰派”左宗棠那样的能力。李鸿章反驳道:“张督在外多年,略有经验,仍是二十年前在京书生的习惯,盖局外论事易也”。还是张之洞当外官多年,知识和技能一点进步都没有,还是一个只知道唱高调的书生。张之洞立刻回去:“书生习气似乎比中堂习气耳好”。意思是李鸿章暮气沉沉,缺乏勇气,后来又说

李鸿章是“老奸巨滑”。封疆两位官员之间的评论也是一针见血。

[img]698384' />

(《辛丑条约》签约现场,前排右李鸿章)

他们在做洋务方面也有自己的特点。李鸿章更注重国防、军事和工业建设,这也是他长期的军事经验,实用性强,见效快;张之洞深入思考教育现代化和制度改革,这与他自己的名声和人才选拔密不可分。

[img]698385[/img]

(慈禧太后专权近半个世纪)

一般来说,国家既不能缺少李鸿章这种适应性强的实践派,也不能缺少张之洞这种精神,注重理想的官僚主义。两者之都在清末结束,更多的是由于国家形势的衰落,无法下降,加上统治集团的压制和利用,使两者的优越性没有得到充分展示,这是他们的个人悲剧,但也是《纽约时报》的悲剧。


黄秋岳诗中的一句话说明了晚清两人的评价和利益黄秋岳诗中的一句话说明了晚清两人的评价和利益

,,,

  • 清慈禧太后守寡数十年 为什么会有无数的绯闻?
  • 慈禧太后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她的评价褒贬不一。在学术界,大多数人都同情慈禧太后;在互联网上,大多数人都批评慈禧...

  • 慈安和慈禧一起听政治 她若不死 慈禧哪容放肆?
  • 至于慈禧,恐怕大家都知道,但在晚清历史上,有一个人一直被忽视,她就是东太后慈安。 慈安16岁入宫,刚开始只是妃子,...

  • 揭秘:哪个皇帝失去了中国19个附属国?
  • 一个朝代到了末年,呼啦啦大厦就要倾倒了。不管皇帝怎么用尽全力,他都无法挽回潮流。他只能看着这个朝代在风雨中落花流水。 ...

  • 曾国藩简介:晚清名臣曾国藩的传奇生活
  • 曾国藩生平简介 曾国藩(1811-187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从湖南双峰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带着一个学者来到北京...

  • 慈禧饮食讲究:分类摆放 一顿150道菜
  • 就这样,太后坐着,我们站着聊了一会儿。太后问我是否理解剧中的表演。我说我知道一切。她看起来很高兴。过了一会儿,她亲切...

  • 八帝权臣一度悲喜长剧:清朝历任总督的悲喜生活
  • 直隶总督署大门两侧,一副黑底金字对联特别引人注目。上联是:北吞沙漠,南面黄河,中更九水合流,五州称霸,西岳日本为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