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696239[/img]
咸丰和慈禧剧照
150年前的11月,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在北京发动政变,解决了咸丰遗诏协助新帝的八位辅政大臣,开始了她对中国的统治47年。今年是辛酉年,所以政变被称为“辛酉政变”。苏顺等辅政大臣给新帝立的年号是“齐祥”,又称“齐祥政变”。由于涉及宫廷秘闻,正史对这一事件含糊其辞,各种野史笔记众说纷纭,《垂幕听政》、《火烧圆明园》等电影也以此为故事重点——一个26岁的女人,如何以很小的代价杀出一群老人的重围,登上权力的巅峰?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这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
早在道光朝就埋下了诱发辛酉政变的种子。
道光皇帝一共生了九个儿子,但当他开始考虑继承人时,一、二、三个儿子已经死了,七、八、九个儿子还小,剩下四个儿子易(zhǔ)、五子奕、六子奕。易性格直爽,不拘礼节,道光把他传给了他的三弟绵恺(kǎi),等于从候选人中排除。虽然问题被简化为易宇和易宇二选一,却让道光极度纠结。
[img]696240[/img]
奕
奕奕稳重老成,忠诚温柔,做事优柔寡断,有点婆婆,但却是宽仁之主的坯子;奕奕天赋高,文武全才,锋芒毕露,但这种极其聪明的人很容易让人感到不稳定。野史里有很多关于两兄弟明争暗斗的故事。虽然不能完全相信,但也是父子关系真实的反应。比如说光带王子去南苑围猎,这样的表演机会,弓马娴熟的易大显神威,获得猎物最多,“顾盼自喜”,骄傲洋洋。易宇没有发一矢,也没有伤害一只野兽。道光问为什么,易宇回答说:现在是早春万物的滋生。我真的不忍心伤害动物的生命,也不忍心和我的兄弟们竞争。还有一次道光召两个儿子问话,易他充分发挥了知识渊博、反应敏捷的特长,知道一切都是无穷无尽的;当道光说自己年老体弱,行将就木时,易军躺在地上痛哭失声,表现出对父亲和皇帝的依恋。
道光是一位重视孝道的皇帝,甚至打破了清代“父子不见面”的规则,选择了父亲嘉庆旁边的陵墓。因此,他最终选择了孝顺,把王位传给了易。然而,各种迹象表明他对易极度偏爱和不舍。道光的立储朱笔是这样写的:“皇六子奕封为亲王;皇四子奕奕立为皇太子。“给人的感觉是这是封奕对于亲王的上谕,只是说说立奕奕为太子的事,这样不规则又怪异的行文,无非是为了加强奕奕道光在诸王子中的特殊地位特别喜欢他。
1850年正月,道光病死,易即位,为咸丰帝。易,也许只是输在了父亲的一念之间。
道光为什么选咸丰当皇帝?如果他当初被选中,以后可能就没有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