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695875' />
乾隆帝
(清乾隆帝 爱新觉罗·弘历。乾隆五年(1740年),《大清律例》“出版国内外,始终遵守”
清朝皇帝出行有哪些禁忌?一部《大清律例》为今人道出一二。
根据《大清律例》,凡有下列违禁行为的,依法治罪。
《清朝法律》第一百九十五条规定,皇帝开车的前列是仪仗,仪仗内是禁地。除了附近的侍女(宫女、宦官阉割流-白梅月下客注)和宿卫护士外,其他军民必须回避。冲进仪仗队的,应当绞刑。
如果你在荒野中遇到皇帝开车,暂时无法回避,你该怎么办?我们需要“听听俯伏道,等着开车”,否则,我们会治愈罪行。
即使是与皇帝一起旅行的文武官员,如果不是为了宣传和召唤,未经授权进入仪仗队,也应该“拐杖100”。如果负责仪仗队的守护官员故意放纵而不阻止他们,使他们进入仪仗队,他们将“与囚犯同罪”。那些不能警惕冷漠冲进禁区的人仍然被定罪。然而,有点宽恕——“减少三等”的治疗。
[img]695876' />
(《大清律例》)
我们通常看戏曲,经常停下来抱怨,清朝皇帝旅行,如何处理这种情况?
《大清律例》规定,“如果有人抱怨不公正,他们将停止在战争之外俯伏;如果你冲进仪仗,而那些抱怨不真实的人将被绞死;那些得到真相的人将被免除犯罪。”
也就是说,喊冤可以,投诉可以,如果不是俯首贴耳,跪在路边,未经允许擅自进入禁地,核实冤屈是真是假,否则,将被处以绞刑。
《清朝法律》第一百九十五条第一条还规定,“圣驾出郊、冲突仪仗、妄行者,追究使者、教唆、捏写本状的人,各杖100人,发近边充军。”
众所周知,当皇帝旅行时,他经过的道路绝不是羊肠小道。道路两旁,难免会有人住家和清军营房。如果军马牲畜管理不当,甚至八旗兵丁为了看龙颜而撞上皇家仪仗,该怎么办?
[img]695877' />
第一种情况下,皇家侍卫先倒霉。
《清朝法律》规定,“军民之家纵放牲畜,如果守卫不准备,就会与仪仗队发生冲突,[守卫]杖80。”-你觉得这80板不公平吗?
第二种情况下,“凡八旗兵丁,如有冲突仪仗队,在本营枷锁一个月后,满日同眷属发往各省驻防,交将军严格控制。这个罪犯已经三年没有过了。他准确挑兵丁差使,不准挑官职。他的后代不在这个限制。”
即使皇帝驻扎在宫殿里,仍然有严格的禁忌。
《清代法律》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宫外营门、次营门与紫禁城门相同,擅入者100根;内营牙帐门与宫门相同,擅入者杖60根,徒一年。”
[img]695878[/img]
有了这部《清朝法律》,高高在上的满清皇帝,即使在民间旅行,靠近人民,依然让人民遥不可及,如千里之外。幸运的是,100年前,清朝灭亡,中国封建社会帝制时代结束。
《大清律例》成为封建皇帝脱离人民的又一历史见证。
清朝皇帝旅行的禁忌是什么?这些禁忌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