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防军是指驻扎在边境,承担防御作战任务的武装力量的总称。边防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对外战争的胜负和国家的安全。因此,历代都更加重视它。汉代边防军的建设逐步完善,成为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史文简短,前人对此时边防军的规模及其养兵费用问题,却没有做过深入的专题研究。本文拟在这方面谈一些思路,并进行试验性的测量和探讨,未必成熟。以抛砖引玉为目的,教同仁。
边防军的结构和规模
在现代意义上,“边防”一词是指在边境地区采取的军事措施,保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止外来侵略。
[img]692009[/img]
然而,古代的“边防”是指地理或周边,也是指划分不同政权或国家治理和不治理的区域边界。因此,它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历史和政治概念。在历史时期,随着各王朝的兴衰,边界不时变化,具有相对性,因此边防的意义不同。
春秋时期,除国都外,所有诸侯国一般都会津多不设防。清代顾东高说:“春秋列国兵相斗,天下骚然。然而,时间和防御是宽阔的。所有关口厄塞的地方都不派兵守卫,敌人的士兵平行交流就像进入空虚的境地。说可从。但在战国时期,由于并购战争的日益频繁,运动战略开始使用,危险地区成为防御和进攻的重点。为了“内拒敌国,外熙攘”,各国在边境和交通要冲方面都采取了相应的军事措施,出现了关、塞、亭障、长城等防御设施。《盐铁论·险固》云:“诸侯之有关梁…盖自战国始也。因为要“准备边境,充要塞,关梁,塞新路”,所以投注的兵力也很可观。例如,魏国“卒守四方,守亭障者参列,粟粮诃,不少于10万”;韩国总兵力“只有30万”,而“守家亭、障塞”的兵力达到10万。边防军占全国总兵力的三分之一,规模不小。
[img]692010[/img]
到秦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形成了“东至海……西至临涛羌,南至北,北根河为塞,阴山至辽东”的广阔领土。其边防对象主要是匈奴和百越,即所谓“北有长城之战,南有五岭之驻”。此时边防军数量,文献已多次记录。比如《史记·秦始皇本纪》说:“蒙田发兵30万北击胡,略取河南地”;又是《蒙恬列传》:“秦已并天下,是蒙田将军30万人北逐戎狄,收河南地”。是的,秦朝北击匈奴兵力为30万。在南方,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集解》,徐光说:“五十万人守五岭”;《淮南子主术训练》也说:“秦始皇使尉屠绥发卒50万是五军,一军塞潭城之岭,一军守九义之塞,一军守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水...越人攻秦人,大破之,杀尉屠绥,伏尸流血数十万。若此,秦朝驻守南方的兵力为50万。秦代南、北边防军总数为80万,这是比较清楚的。
西汉边防确实涉及到“四夷”,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或总体上,它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北部县。至于此时此地边防军的数量,文献记录非常疏散和分散,难以反映整个画面。以下是一些历史资料,供参考:
《汉书·古典传》:“陛下又兴数十万人,以数万人的方式杀死匈奴。”
《史记·平准书》:“(文帝时期)屯守人多,边粟不足给当颉人。”
《汉书·食品志》:“张掖、酒泉县、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排斥60万人驻地。”
《汉书·李广利传》:“益发驻甲卒18万酒泉,张掖北,居延休屠以卫酒泉。”
《汉书·赵充国传》:从敦煌到辽东万一千五百多里,从西边和北边偷看了数千名官卒。"
《汉书王莽传》:“谷常贵,边兵二十万,仰食县官。”
西汉边防军通常由边境军队、屯兵、屯田兵和国家军队组成。那么,当时边防军的数量是多少呢?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怀疑这一点。在西汉时期的200多年里,边防军的数量并不是一个恒定的数量,它通常与一定时期的边防形势和统治政策密切相关。因此,在材料短缺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通过一些现有的历史材料进行粗略的概括。
据《汉书·地理志》报道:元初二年,西汉平帝有1223062户,人口59594978人,垦田数827053600亩。根据当时的税收征收标准,我们可以知道今年的税收收入概数是:
田租:当时全国垦田面积827053600亩。按亩产2石,田租率“三十税一”计算。当年田租为:
827053600(亩)×2(石)×1∕30=55136900石
收敛:当时全国人口59594878,户数12233062。平均每户4.78人,约五口之家。如果五口之家“服务者不少于两人”,似乎是两大三小。我们给两个人,一个给更多的钱。当时我们收敛了:
算赋:59594978×2∕5×120(钱)=286058944(钱)
口钱:59594978×3∕5×3(钱)=107270960(钱)
更赋:59594978×1∕5×300(钱)=3575698980(钱)
6543528584美元三项常制赋目
[img]692011[/img]
秦汉时期,由于领土广阔,边防战线拉长,边防军也增多。一般来说,边防军大约是20万到30万。秦皇、汉武、王莽时期,由于“外事四夷”,边防部队非常强大,约50万到80万。
边防军增加,养兵费用也相应增加。由于西北县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交通不便,支持边防军的任务极其繁重。一般来说,士卒的粮食消耗约800万石,约占全国田租的14.5%;费用近23亿元,约占全国赋予收入的34.7%。它构成了国家财政的巨大支出。当边防军事形势紧张时,国家财政往往供不应求,不得不采取其他补救措施。秦汉时期,国家财政困难大多是边防养兵费用过高造成的。
汉朝代价强劲,边防军消耗巨大,人民税收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