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有四个大规模灭佛活动,统称为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
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发展迅速,但大规模灭佛的原因并不是佛教徒的信仰有问题,灭佛的皇帝对佛教本身没有深深的仇恨。
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后周世宗都处于兵荒马乱的时代,士兵和粮草最少;唐武宗政局相对稳定,但节制导致中央财政收入不足。
[img]692935' />
财富给佛教徒带来了灾难,皇帝缺钱缺人。很多时候,缺人的背后是缺少纳税人,或者说是缺钱。
皇帝专注于佛教,佛教掌握了三件重要的事情。当政府缺钱缺人时,这三件事可以让统治者借此机会重新分配利益,扩大国家财政收入。
简单来说,这三样东西就是劳动力、土地和金钱。
一、佛寺僧人。每座寺庙都有大量的年轻和尚,他们不劳动,也不纳税。
2、佛教寺庙的土地。按照传统,佛教寺庙拥有的土地是免税的。如果政府的税收负担太重,农民甚至愿意把土地给寺庙,然后为寺庙种地谋生。他们的年收成比他们拥有的土地多。
三、佛寺铜像。汉代以后,政府只能铸钱,但铸钱需要铜,佛寺里有很多铜像。
大规模灭佛活动是短期内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大蛋糕。
[img]692936' />
以唐武宗的灭佛成果为例。灭佛后,有26万僧尼还庸俗,15万寺庙雇佣的奴隶回家。这40万人成了两个税收家庭(根据唐德宗制定的两项税法纳税)。
与此同时,政府从寺庙手中收回了数千万顷良田,没收的铜像铸造成钱后,一度导致物价大幅上涨。
[img]692937[/img]
历代,很多皇帝在收入不足的时候都是用佛教开刀的,但灭佛最厉害的就是三武一宗。
但是,没有健康长期的财税制度,灭佛只能在短时间内解决缺钱缺人的问题,无法实现统一和繁荣,也无法挽救走下坡路的命运。
三武一宗灭佛是怎么回事?三武灭佛的真正历史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