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成员来自不同发展阶段的部落或国家,从事不同类型的生产。因此,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从一开始就不平衡。在渤海国存在的200多年里,这种情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一般来说,以上京牡丹江中游为界,以西、南为夫余、高丽、沃郁故乡、漠河族南部,以农业为主,经济文化发达;以东、东北为黑水漠河、于娄、岳喜、拂涅、铁利等部门,仍处于渔猎经济发展阶段。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不一致。
[img]688470[/img]
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反映在生产领域社会生产的多样性上。《新唐书·渤海传》记载:“俗所贵者,称太白山之傈僳,南海之昆布,栅城之豆,扶余之鹿,宜杰之猪,率宾之马,显州之布,沃州之绵,龙州之?,位城之铁,卢城之稻,湄沱湖之鲫。九(丸)都之李,乐游之梨。可以看出,渤海地区的社会生产类别非常齐全。除了渔业和狩猎,当时中原地区还有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以下是对各类生产的简要介绍,以说明其社会生产发展的总体情况。
铁工具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吉林省敦化县、黑龙江省宁安县、绥芬河流域渤海遗址发现了他们使用的铁镰、铁花、铁叉和铁铲。上京龙泉府遗址出土的铁花为生铁铸造,长36厘米,重近4.5公斤,说明渤海人翻土已由漠河时代的“田耦以耕”发展为畜力牵引。作物品种也增多了,不仅有小米、小麦、葵菜,还有水稻、豆类、荞麦、大麻、大麻、大蒜等,还有李、梨等水果。值得注意的是,著名的“卢城之稻”,表明渤海人在1000多年前成功地将水稻栽培引入北纬43度及以北地区。仅此可见其农业生产比漠河时代有了长足的发展。
渤海人一般养猪,也养马、牛等大牲畜。猪现在是黑龙江省阿城县(宜杰),马现在是绥芬河流域(率宾)最珍贵的。马是与中原贸易的重要商品。当时,李正本统治了今天的山东半岛,“渤海著名的商品市场马,年复一年”。
[img]688471' />
手工业包括纺织、铜铁冶炼、金银制品、陶瓷和造船。纺织品有布、绵、原料为麻丝,产地主要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吉林省龙县附近地区(显州)、牡丹江中游(龙州)朝鲜咸镜南道(沃州)。据辽灭渤海后,东丹每年要向辽贡粗布15万匹,知渤海纺织业相当发达。铜的冶炼和生产也有一定的规模。除了制作生活用的各种器皿和装饰品外,还将大量熟铜运到山东半岛(淄青)出售。目前,黑龙江省宁安县以南的哈尔巴岭地区和东宁县大城子地区是铜冶的主要场所。铁产地以中京显德府为主,显州位城县铁最为著名。渤海时代已发现近50种铁制品。渤海人也可以生产金银制品。渤海遗址,如和龙县北大地、宁安县上京、敦化县六顶山等。出土的金银产品包括金带、金饰品、金川、金耳等,以及大量的镀金器皿和银钗。814年(唐元和九年),他们向唐献金、银佛像各一尊。近十年来,许多陶瓷产品在渤海遗址出土。陶器包括碗、碗、罐、碟、盘、瓶、缸、杯等,并发现了许多釉陶和质地优良的三彩陶。瓷器残片。渤海遗址,如宁安、敦化和今俄乌苏里斯克(双城子),都有发现。此外,20世纪60年代初,渤海上京故城南部的今杏山乡发现了大片渤海砖瓦窑废墟,1980年发现了20多座。
苏末漠河的社会经济是什么?它有什么样的发展?